俺答汗的入寇充分暴露了北方明军战力低下、守备糜烂的弊端,为加强北方防务,隆庆二年二月,明穆宗朱载垕提拔平定东南沿海倭寇之乱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同年五月,朱载垕以戚继光总理蓟镇、昌平、保定练兵事务,受命节制以上三镇所有明军。
编者按:万历朝鲜战争中浙兵(即所谓“戚家军”)的表现,一向有一些争议。而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蓟州兵变,导致上千浙兵遭到友军屠杀,也毋庸置疑使人扼腕。 援朝战争中有三名出身浙江的指挥官——吴惟忠、骆尚志、李必迪,合称南兵三营将。但其中,只有吴惟忠所部和戚继光有直接关系。
编者按:提到明朝万历年间的军事行动,除了明星级的万历三大征和萨尔浒之战外,还有一个重量级事件——蓟州兵变。那么为何在朝鲜的战争阴云还未消散,在明朝的京畿附近,竟然发生了这样一场似乎影响巨大的兵变事件呢?
——《张文忠公文集答阅边郜文川言战守功阀》一代能相—张居正自春秋中期,齐国、燕国战于洵水,至近代抗日、解放战争,蓟州所经战争洗礼不计其数,蓟州人民在历史中也不乏抵御外敌之英勇,现将较大规模的战争波及做出统计:一、金灭辽金收国元年契丹人从遵化攻入渔阳,在渔阳城内大肆寇掠,屠城的结果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的“蓟州兵变”可能知道的人比较少,在历史上似乎也不怎么起眼。但是此事反面典型重大,可以说间接促使了明朝灭亡,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事情要追溯到1592年爆发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战争。此时,张居正已死了10年,戚继光也去世4年了。
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五月,“帝师”孙承宗组织兵力,在山西总兵马世龙、锦州总兵祖大寿、山东总兵杨绍基等人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开始着手收复在“己巳之变”中,被后金攻占并控制的“永平四城”,即永平、遵化、滦州、迁安等四城。
万历二十三年,蓟州之变爆发。这场变故不仅是南北兵矛盾的高潮,更是明朝内部矛盾集中爆发的标志。在这之前,由于封赏不公和欠饷问题,军队中的不满情绪已经积累到了极点。而蓟州之变,就像是一根点燃的火柴,瞬间引爆了这个巨大的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