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古镇雪景。朱砂古镇雪景。朱砂古镇。2024年1月22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景区在积雪映衬下,美不胜收。(叶顺强 摄) (1)2024年1月22日,雪后的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景区银装素裹,白雪与青山、道路、民房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1月13日航拍的万山区朱砂古镇景区一景。贵州铜仁市万山区曾被誉为“中国汞都”“朱砂王国”。20世纪50年代,万山成为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2001年10月,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政策性关闭,从此陷入了发展困境。
近日,石阡县汤山中学600余名学生来到铜仁万山区朱砂古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古镇内随处可见身穿橘色校服的学生身影。一路所见让冷佳慧同学感受颇多,“走进古镇就像进入了几十年前的电视剧一样,看到老的路牌、缝纫机……特别是房子和现在我们住的完全不同,很有历史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月22日,铜仁迎来了2024年的第一场雪,万山朱砂古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那个年代一条街,漫天飞舞的雪花簌簌落下,树梢、屋檐、街道……所见之处无不被皑皑白雪“包裹”,美得令人窒息。
万山有着上千年的朱砂开采历史,曾因汞矿和朱砂储量名列亚洲第一,被誉为“丹砂王国”“中国汞都”,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县级行政特区和全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如今,万山褪去“汞工业”的标签,借助悠久的朱砂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朱砂古镇,成为新兴的工业旅游目的地。
"五一"假期,万山区朱砂古镇迎来大量游客,景区酒店、民宿一房难求,入住率达100%。“我们特意提前在网上预订的酒店,不然可住不上了,感觉非常满意,风景也非常漂亮,一进古镇就好像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感觉,很惊喜。”入住朱砂古镇悬崖酒店的游客吴权武表示。
铜仁中南门古城三面环江,一面靠着山和城,自古是黔东的政治经济中心。 视觉中国 图“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对铜仁之美赞不绝口:“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
来源:【人民网】图为游客在参观万山汞矿遗址。艺 霄摄(人民视觉)悬于山崖上的洞口孔穴密布,数十条蜿蜒的巷道纵横交错,数百米高的坑道层累相叠……穿行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汞矿遗址,如同翻开了一本采矿历史和矿山文化的“无字书”。
这两天,“机景联动·飞阅贵州”2024贵州冬季文旅主题探访团,结束兴义之行,搭乘“支支串飞”航线来到了铜仁市。昨天(12月12日),探访团一行来到了朱砂古镇。位于铜仁市万山区的朱砂古镇,前身是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
以万山转型发展为故事原型而创作拍摄的电视剧《沸腾的群山》,在央视八套一经播出便备受关注。街道上,一栋古朴的青砖瓦房门前,《沸腾的群山》剧情宣传海报格外亮眼,剧中女主角林芳菲的家就取景于这栋建筑,游客纷纷在这里驻足拍照。
写在前面:1月19日上午,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开幕会,省长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推进梵净山、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贵州三叠纪化石群申遗。
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图/迷底朱砂古镇旅游度假风景区曾经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汞矿产地(原万山汞矿),开拓者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奇迹,已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来源:铜仁网】近段时间,万山区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深耕红色游、康养游、研学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多元化的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让万山初冬旅游热度不减。在朱砂古镇景区,连续阴冷的天气没有浇灭游客的游玩热情,矿洞遗址游人如织,朱砂拓福、穿越时光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避暑游”成为每年暑期旅游市场的关键词。万山朱砂古镇景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5℃,矿洞内的全年平均气温为18℃,因独特的工业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气候条件,深受游客夏季避暑青睐。今年,朱砂古镇又推出了避暑新体验、新玩法、新场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纳凉畅爽。
国庆假期你是否渴望来一场别具人文魅力的旅行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条特色旅游路线带你沉浸式感受桃源铜仁的历史文化魅力线路推荐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万山朱砂古镇——玉屏侗乡风情园——松桃苗王城——松桃寨英古镇——梵净山景区——江口寨沙侗寨——江口云舍村景点介绍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中南门
中新网贵州万山8月8日电 题:贵州废弃矿区重焕“青春” 成旅居新热选作者 周燕玲立秋时节,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朱砂古镇凉风习习。从湖南到朱砂古镇旅居的徐桦一大早就和老伴出门散步,路过国营照相馆、邮局、供销合作社等老式建筑。年过六旬的徐桦感叹说:“好似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来源:潮新闻】砂出万山之崖为最!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万山镇,山高谷幽、峰奇洞异的独特地貌,孕育了储量丰富且独一无二的天然红色矿石——朱砂。万山因朱砂闻名、因朱砂而兴,朱砂和水银的产量位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三,被誉为“中国汞都”和“丹砂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