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艺英 马黎在《政治动员视野下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人民公社时期四川战旗大队为例》一文中谈到:“自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颁布,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基本形成,在该体制下,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与分配原则,即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生产与核算单位,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负责公益事业和社员福利等。
米塞斯与哈耶克摧毁一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具有欺骗性的,莫过于“乌托邦”。乌托邦是人类脑海中最美好的社会,就像“永动机”是最完美的机器一样,却违反了最基本的宇宙法则,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人类极易陷入追求乌托邦的幻象之中,以为自己可以战胜所有规则,达到最完美的社会理想。
导语:在现代用词中,很多人喜欢把妄想的狂徒和他们设想的梦想和"乌托邦"这个词语搭上联系。乌托邦似乎已经变成了妄想和空想的代言词,但是事实上乌托邦的存在是否真的足够让人嘲讽呢?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而我们也知道的是,乌托邦指的就是历史上的空想主义者构建出来的一个完美的人类王国和城邦。
第一章 布洛赫与神学乌托邦 人们对“乌托邦”这一概念及其属性的争论似乎从未终止过,而本书所言的“神学乌托邦”似乎又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范畴。那么,本书所论及的乌托邦和神学乌托邦究竟是什么?神学乌托邦何以能够作为布洛赫文化批判思想研究的主线贯穿始终?
“乌托邦”就是托马斯·莫尔为当时的英国人构筑的一个美丽的梦。在这场梦里,不仅烙印下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深深地包含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在这本书里,托马斯·莫尔不仅在和时代作斗争,也不断地同自己作斗争。也许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勇敢的精神,才能够做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梦。
在观众们对主角命运的一片唏嘘中,HBO的王牌制作《西部世界》系列的第三季终于落下帷幕。作为经典的硬科幻美剧系列,《西部世界》最新的一季依然为观众贡献了诸多脑洞大开的设定。在新一季的故事中,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似乎发生了某种逆转。
2016年1月25日,为纪念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撰写的经典名著《乌托邦》(Utopia)出版500周年,英国伦敦萨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南翼建筑的楼顶,升起了一面带笑脸的鲜黄色旗帜。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这也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