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16日讯(通讯员 周文 蒋丰年 谢文彬)1月15日,在江永县民俗文化街,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非遗活动,众多非遗技艺传承人相聚于此,现场开展写福字、织锦带、做糍粑、炸粿子等迎新春传统活动,为市民和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女书民俗文化街非遗活动现场。
免费为群众送春联。(供图:@刘太平)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春节欢乐祥和的热烈气氛,自元月八日开始,桃江县总工会联合桃花江文化研究会,组织县内著名书法家和文化志愿者,深入到工厂、农村、街道、社区等,免费为群众写春联,送春联,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与称赞。免费为群众送春联。
如果能给您带来欢乐,记得动动发财的小手给点个赞哟,感谢您的支持!#2024观察日记#在湖南汨罗有这么个习俗《送恭喜》过年"送恭喜"是孩子们一年到头最盼望的春节"节目""送恭喜"的孩子们进了门,主人家把早就准备好的饼干、糖果分给大家。
综合:明明丨编辑:周周公 众 号“老兵新征程”首发,敬请搜索关注。新征程网——退役军人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退役军人开辟“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底气、生活有尊严”的新局面!小年到,过年的准备工作就得大张旗鼓地铺开了。从这一天起,中国人就进入到了最重要、最激动、也是最快乐忙碌的时节!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6日讯(通讯员 董琼香)说到过年,舞龙总是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2月15日晚上,沅江市琼湖街道小河咀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自发组织的舞龙队盛装亮相。舞龙现场。董琼香 摄“过年啦,过年啦。
记忆中的年味——送恭喜又是一年春节到了,距离去年我们回家过年刚好整整一年,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又不能回家和爸妈一起团圆了。这个时候,远在异国他乡的我,要说不想家,那是假的。每年一进入腊月,就感觉回家的脚步又近了。
在我的老家湘西南一带,人民都有炆年更,呷年更饭的习俗。那呷年更饭又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且听我娓娓道来!话说,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如果当年农历没有三十,就是二十九日)过年,所谓过年,也就是辞旧岁迎新年,从旧的一年过度到新的一年。
常听别的地方过年一般是说送“恭喜”,而我的故乡一一湖南岳阳市湘阴县南湖洲镇一带却都是说送“贺喜”,且把“贺”字的读音,都改读成了湘北方言音“ǒ”。这″贺喜“两字,从故乡幼稚的少儿口中用″哦喜、哦喜”的童音流出来,那种浓烈的乡味、乡情就扑面而来。
过年,北国有北国的风俗。南方有南方的习惯,仅中国湖南各地年俗,也如其方言一般千差万别,不尽一样。那湖南过年习俗有哪些呢?长沙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除夕那天,常年在外的朋友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吃团圆饭。
文/刘谷君(82岁 浏阳永安镇退休教师)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在浏阳农村,就有一些风俗习惯至今还在流传着。出天行守岁守到子时一过,即出天行。
年渐进、情愈浓,红网、时刻新闻、观潮的螃蟹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年俗·湘味》,展现湖南各地不同的春节年俗文化。长沙老话 “ 鱼奔深潭客奔家 ”,意思就是一年到头,在外地打拼的人们,不管混得怎样,都要奔回家过年。
每年春节,华灯初上,当家人团聚,当故友相逢,纷呈的故事便由此上演。春节会发生哪些故事?是相亲遭遇奇葩,是和亲戚相见上演一地鸡毛,还是旅途中的异想不到?又或者是甜蜜的火花,在除夕的夜空绽放;还有那些无法相见的愁绪,在节日里倍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