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那一辈儿兄妹仨,爹是老大,姑是老小。姑嫁到小董庄,离我们付家庄仅三里多地,过了百草山,再穿过枣树林子,不到半个钟头就走到了。小时候,去姑家走亲戚,是常有的事儿,上午去了,吃顿饭,下午就回来了,有的时候还住下玩儿两天。小伙伴儿见了我问:“这几天跑哪儿去了?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有新衣服穿,还有平时吃不到的糖果零食和水果。最开心的还是过年时去亲戚家拜年,亲戚都会给红包,这些红包钱父母一般都让我们自己存着。过年有吃有喝,不用上学还有钱赚,当然孩子们都喜欢了。在我7岁那年春节,父母也是早早采购好了年货,包括给人拜年用的礼品。
说说湖南春节的习俗 湖南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到除夕过大年、正月初一、十五闹元宵,春节前后长达二十余天。 这二十来天人们是不下田下地上山干活的,就呆在家里休息、享受,看电视、打字牌、打扑克、打麻将,喝酒、吃零食,一家人聊天交流、出外走亲访友之类。
春节到了,在这红红火火、举国欢腾、祈福喜庆的时刻,让我们说一说过年的习俗,传承传统文化吧。“小年拜灶神”,我们这里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而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我们民间祭灶,也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大年初三,按我们的习俗今天应该去给姑姑,姨家去拜年。一般早晨吃一家,中午吃一家,姑姑姨多了,可能还要排到改天。进门磕头拜年是礼仪,如果是小孩长辈们还会给红包。如果今年结婚了,带着新媳妇去,长辈们也会给红包,总之,山东人喜欢过年给红包,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之一。
在过去,小年一过,年味愈浓,吃糖瓜、扫房子、割肉、磨豆腐……年前每一天都有相对固定的忙年安排。而现在,“没有年味”是不少人腊月、正月里时常挂在嘴上的吐槽语,逐渐被淡化的民俗是重要原因之一。青岛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
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灶王爷查户口齐鲁网1月31日讯 大年初四在民俗中可是迎神的日子。具体有什么说法呢?年初四 接诸神 商家宴请员工民间传说,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日。按照“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这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相传,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