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海南日报记者王黎刚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南省琼派功夫协会获悉,近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发布关于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申报的公示。其中,坡陈五形桩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各市县、各有关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增强海南文化软实力,更好凝聚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奋进力量。
海南日报澳门7月2日电(记者 刘晓惠)五指山下,黎族妇女们以黎锦为媒,进行着现代生活与传统古韵的碰撞和交流;儋州北部沿海地区,海水被浇灌到石槽里,经过太阳的曝晒变成了洁白的盐;海南岛中南部的村庄,黎族传统住宅像航行在海上的篷船……如果不是这场展览,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叶颖琳可能还不知
近年来,海南省陵水县在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增强海南文化软实力,更好凝聚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奋进力量等方面,探索了一些成功做法和有效措施,做出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陵水实践”。
中新社海口12月6日电 题: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何以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访海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刘冬梅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2009年,流传于中国海南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海网记者 陈望北京时间12月5日晚,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了21项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海南老爸茶习俗、二月二习俗、后安粉汤制作技艺等项目入选。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丁文文黎锦、椰雕、琼剧、疍歌、木偶戏、黎族竹木器乐……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珍珠般璀璨夺目,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如何让非遗在守正创新中绽放出时代光彩?非遗该如何传承下去?
南海网1月10日消息(记者 陈望)为充分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时代价值,提升年俗文化与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广大民众的春节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将在2025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开展202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0月19日消息(记者 程小丹)日前,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对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申报进行公示。其中,昌江推荐申报的昌江黎族藤编技艺、黎族牛皮凳制作技艺两项非遗名录榜上有名。昌江黎族藤编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海南各地已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学习强国”海南学习平台推出“在海南过热气腾腾中国年”系列策划,带你感受文化与舌尖上的海南年味。今年,“非遗迎新春”成为海南主题文化活动的“重头戏”。
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非遗资源富集,项目众多。近年来,海南非遗保护取得了诸多成就,相继出台《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2024年5月,海南国家级非遗项目有32项,省级非遗项目10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