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搭炕?首先,你家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合理的布局。我家曾经是第二种布局,进门是小走廊,然后一个炉子烧俩炕。不过我家那时候没有火墙。你在河南,对热量需求不如东北这样高,可以考虑下第三种布局。相对比较简单。
尤其是看到东北的火炕,一家人坐在炕上吃饭、来了客人也招呼上炕、晚上睡觉也是这个炕,简直万能啊。所谓“猫冬”,就是冬天是农闲季节,农村人没有什么事情好做,白天晚上呆在屋子里,聊天打牌看电视,品茶喝酒吃瓜子,打发时间过日子。
供销社一代人的记忆!供销社承载了太多太多儿时的记忆和幻想!一下让我好像闻到了五十年前供销社糖柜里的米花糖香,面果子香,那味儿一辈子都在我鼻腔里飘香…供销社两侧门垛标语 :“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最热闹的是年前的供销社,屋里人多的都转不过身,柜台前那人里三层外三层。
这是爷爷奶奶们的时代家庭必用品。一下回到了童年,还承载了我们许多人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候,冰棍两分钱一根,上学自带井水,奢侈一点的在水里放两粒糖精。最爱穿的鞋是妈妈过年给做的千层底,保暖还舒服。最期盼的饭是年三十炖的肉,初一早上吃的饺子。
记不得村里什么时候通了电,我的记忆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盲点.后来我问了父母.确认是在我儿时.几年之后有了电视,是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我遍寻了大脑的储存,好象都是熊猫牌的.最初村里只有几台,我老爷是大队书记,他们家是最先有的.因为电视少,所以到了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场面相当壮观,就像看电影一样,炕上坐了满满的人,地下凳子不够了,就用砖一垫,横上一块木板,并排挤了很多人.人们都目不转睛地着这个新奇的东西.
【摇车子】“关东家三大怪”之一.“养活孩子吊起来”,是指育儿悬挂的摇车.摇车,满语叫“杜哩”.满族先民,以狩猎为生,常年活动在深山老林中,一年四季过着游猎生活,不分男女,非常艰辛,女人比男人更为劳累,她们白天骑马跟男人一样进山狩猎,还要操持家务,因林中野兽多,婴儿随时都有被野兽侵害的危险.为了避免孩子遭受伤害,就想出用桦树皮编成摇车,还有的用藤条编成网,将孩子吊在树枝上,这样做既保持孩子不受潮湿,又安全。
当胡子,不犯愁,砸窑绑票真自由。吃喝嫖赌敞开乐,花钱好似江水流。有枪就是天王老,又跨合子又采球。研究东北清末民国历史,不可能绕开胡子这个话题,其中涉及到了东北的社会人文、金融经济、哲学宗教等方方面面,是分析探讨东北综合文化的重要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