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大实话,成为千古经典,为啥呢?就是戳住了中国人精神情感的两大痛点,一个是故土故乡情,一个是亲人祖宗情。身在异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人和乡亲,记挂逝去的亲人祖宗,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了。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乡土祖宗是源点。
春节这个盛大的节日,在城里真的是没有什么年味,但在农村,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它承载了中国人最热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粘挂券、贴对联、灯笼挂记忆中的年三十,一大早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吵醒。赶紧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
不是迷信!过年上坟烧纸别乱烧,7件事情要注意,犯了失福气!“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过年的时候,上坟烧纸是我们对祖先表达敬意的一种传统习俗。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迷信,其实这里面藏着不少生活智慧。我们的祖先也是从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来的,他们的智慧和经验都融入了这些传统里。
老兰州习俗是年三十去山中上坟祭告先人,给先人过年花的钱,饮食。每年匆匆忙忙由城里赶乡里老家上坟,现在有车方便了许多。今天早早备好了上坟的钱啊,点心啊糖的,就待明天出发去山上。而天水东部山区那里就讲究了许多,年三十请先人回家,三天年过完,送先人回去,很有意思。
青岛过年习俗今天农历腊月是二十三,北方是小年,特把我们青岛(包括青岛所辖的县市)过年的一些习俗整理分享,希望继承、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青岛过年从小年开始到送年,经过小年、忙年、办年货、年除日(除夕)、大年、接年、守年、迎年、拜年、送年。
除夕之夜,全家求团圆,在外辛苦一年的亲人,都会不远万里,在晚上12点钟声敲响之前,赶到家中,亲人们欢聚一堂,围坐桌前,一起吃团圆饭。多么温馨,多么惬意。 我每年除夕也要往家赶,与别处不同,我家乡的风俗是赶回家磕头、烧纸、拜已经仙故的老祖宗。
春节祭祖是我们重要的民俗文化,我们通过祭祖活动中的各种仪式实现跟祖先的沟通,家族传承,同时带着深厚的“慎终追远”的教化意味。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当中,这两个方面的意义同样重要,有时后者甚至超过前者。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原创 张行方 烟台发布禁忌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文化现象。《礼记》里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可见禁忌自古即有,而且形态多样,各地有别。过年的禁忌,是另一种年俗,或者说,是年俗的另一面——年俗是导引,提醒人们应该做什么;禁忌则是限止,提示人们哪些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