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过去了,山川抚平伤痕,汶川走向重生,幸存者渐渐走出心里的阴霾,活跃在各行各业,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但那些未能走出地震的人,却永远停在了那里,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的漩口中学已经被修成了遗址。
马天松家的新房四川新闻网汶川1月24日讯(杨光富 伍排勇 张凤兰 文/图)“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搬进新家过年,这是我们一家最好的新年礼物。”1月22日,汶川县水磨镇灯草坪村75岁的贫困户马天松站在新房前高兴地说。
近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就该县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一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以及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接受了笔者的访问。问:距离获得“天府旅游名县”的称号已经一年多了,这期间汶川的旅游产业迎来了哪些变化?
如果不是依然矗立着、上面飘着红旗的旗杆,丝毫看不出那曾经是一所小学。马聪的家就在映秀镇对面山坡上,一个叫“渔子溪”的小村庄。那些天,所有渔子溪的人见面,第一件事就是抱头痛哭,因为几乎每一家都有人去世。时光的脚步很快,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整整8年了。
5·12大地震让很多汶川人的生活瞬间“倒退”,甚至“归零”。一个可知可感的例子就是收入变化。2008年,汶川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90元降到2745元。要重建的并不只有实体的建筑,还有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内心的秩序。如今15年过去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4日23时36分,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看到这个新闻,让我想起四月份的时候曾经去过汶川,看到山上不断滚落的山石,就想起十几年前的大地震,感觉这里真的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拼版照:左图为2022年2月2日,拍摄的映秀镇;右图为2008年5月18日,航拍映秀镇灾区受损情况。 本文图片 新华社、IC photo、视觉中国 图2023年5月12日,是“5·12”汶川地震15周年。
6月28日,板子沟入江口三路平行,挖掘机在忙着疏通河道。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6月27日,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板子沟大桥两侧的河道里,七八台挖掘机在清挖河道——现场正搜寻泥石流发生后失踪的村民,同时保护都(都江堰)汶(汶川县)高速隧道桥梁、G317线板子沟大桥。
【来源:四川观察客户端】汶川县三江镇,素有成都后花园的美誉,是远近驰名的避暑旅游胜地,深得重庆、成都周边市、县群众喜爱。随着康养避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发展带来了商机,不少村民利用自家自然生态环境,纷纷建起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汶川,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地方。满怀期待与祝福,16年后,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汶川。高远之处山峰嶙峋,盘旋在山腰那曲折险峻的道路,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间,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山野里、田畴上,四处弥漫着秋的成熟,近看房前屋后菜园草地,满眼是无尽的芬芳。
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山乡巨变 家园锦绣——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加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探访写在前面2008年5月12日至今,15年过去。山川抚平伤痕,废墟走向重生。青城后山,雪山脚下,“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书写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