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北京连续高温天气,近期城市用水量最高峰达到385万立方米/天,这其中七成是进京的南水。2014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渠首大坝开启,丹江水奔流北上1432公里外的北京,截至今年7月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3130天,丹江水累计进京超86亿立方米。
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丹江口水库环库绿色公路风景如画。全媒体记者 崔培林 摄长渠跨千里,南水润北国。初冬时节,万壑群山中,八百里丹江碧波粼粼;陶岔渠首下,汩汩清水逶迤北上。2014年,一泓清水以此为起点,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一路北上,润泽京津冀豫亿万群众。
“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 拼搏奋进助力建强副中心”系列报道之一丹水入宛润如酥编者按丹水北送,不舍昼夜,转眼即十年。南阳为国家调水工程作出巨大贡献——巍巍陶岔渠首,刻下143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长渠“零公里”的清水标尺;16.5万南阳移民,奠定南水北调中线丰碑的第一块基石。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输水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南水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北京市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
南水北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对于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供给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至今,已累计向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沿线26座大中城市调水超过65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近1.08亿。
1952年4月30日,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他站在奔流不息的黄河岸边,凝视千里,黄河的不尽波涛,胸臆间激荡着滚滚风雷,一代伟人的宏大气概溢于言表,针对北方严重干旱缺水的状况,他以气势磅礴的口气向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询问:“北方水少,南方水多,如有可能借一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吧?”
溶解氧8.55mg/L、酸碱度(pH值)8.77……6月15日上午,在位于河南南阳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取样点取水后,检测人员随即完成了现场检测。“从检测的几项水质常规指标来看,取样点的水已经达到Ⅰ类水的标准。”检测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