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传统,在大年初一这么重要的日子,也是有很多规矩的,大年初一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拜年,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忌讳,家中老人常说,大年初一,讲究“1不催、2不扫、3不吃、4不缝、5不打”,来看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都说,如今的春节没有年味了,之所以从前的年味浓,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们过春节有很多讲究:比如除夕夜要彻夜点灯,年夜饭的鱼不能吃光,团圆夜要在锅中放些食物“压锅”等等,虽然晚辈们对有些老传统只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但都会虔诚地照做,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寓意吉祥又很有意思的仪式感才区别于往常,这才叫过年!
压岁钱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保佑平安,是希望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今天是大年初一,农历的春节,虎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在这一天的时候有很多讲究,很多人在这一天都会走亲访友去拜年,家家户户也都会摆上家里面最好吃的食材去招待亲朋好友,但是有一些老规矩是不能够忘掉的,大年初一这一天要牢记“三不摆,二不碰”,寓意着新年大吉大利,如虎添翼。
来源:【长城网】咱中国人过年,讲究图个吉利、讨个彩头。跟着河北新闻联播的镜头,咱们来看看,河北人过年都讲究啥好彩头。过年,美食必须是重头戏,最有年味的,当属年糕。太行山区的石家庄井陉县,至今保留着过年吃黄米年糕的习俗,寓意工作、生活“年年高升”。
相声茶馆、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绝大多数人谈及天津时想到的事物大抵如此,然而在天津人的生活里,总有几样吃食是抹不掉的烟火味道,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数不清的童年回忆。时值新春佳节,记者回到了老家天津,与浓浓的年味儿撞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