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阳娜)在17日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产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自动作业。 王建安摄(人民图片)7月10日,甘肃省张掖市,国网甘肃张掖供电公司开展机器人带电安装验电接地环作业。
技术突飞猛进!国外媒体,情不自禁的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研发能力和突破速度都备受外界瞩目。这不,1月15日,就有韩国媒体对我国人形机器人SE01进行了报道,并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什么是“未来产业”呢?它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赵竹青)工信部近日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原标题: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中工网北京8月17日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蒋菡)今天,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协作机器人、物
在17日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产品优势不断增强,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
作为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论坛之一,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机器人与科创融合发展论坛”近日举行。论坛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陶永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处于发展快车道,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是未来热点领域。
央视网消息:中国“智”造当然少不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日前,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许多新亮相的国产机器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日本餐厅经营者与送餐机器人“贝拉”和清洁机器人CC1合影。 采访对象供图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泳池里,一款机器人精准穿梭,所到之处脏污无所遁形,电量低时它自动返回充电桩,通过太阳能板充电……上个月,在法国里昂泳池展上,天津企业望圆科技带来的泳池机器人S3,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来源:证券日报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显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应用拓展和行业治理的重要力量,相关有效专利超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二。十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记者 林碧涓)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使用方面已超越德国。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IFR表示,韩国以每万名员工拥有1012台机器人位居世界首位,自2018年以来增长了5%。
参考消息网8月23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0日报道,中国表示将在制造业和工业中更多地使用机器人,将这一技术视为经济增长以及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全球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有一半以上在中国。
央视网消息: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在北京举行。据了解,有许多领域的机器人正在经历从仿制到领跑的转变。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防护装甲、机械臂、外骨骼……在科幻电影当中,这些装备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记者在展会中就见到了拥有类似功能的外骨骼机器人。
图为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安装了超过29万台工业机器人,这个数字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7倍、德国的12倍、法国的40倍。2023年,中国新装工业机器人数量占到全球的一半。
站在2024的末尾,你是否想过,从硝烟弥漫的解放战场到科技巅峰的今天,中国走过了怎样的辉煌历程?回望1949,那是一场关乎民族命运的解放战争,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中国的基石。激烈战斗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新中国成立,带来了和平的曙光,更播下了科技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