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病危,慈禧太后及众大臣开始商讨未来皇位的继承人选。当然,说是商讨,真正拍板决定的还是慈禧太后。但众所周知,清朝到了这个时候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在这种多事之秋,理应立一个年长之君。正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或许很多人对慈禧太后临终前的决定十分不解,她为什么要选择只有三岁的溥仪当新皇帝?既然选择新帝登基,为什么不选择年富力强的载沣?有人认为慈禧太后一定是生病把脑子弄坏了。其实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溥仪登上皇位,是按照清朝皇帝的继承原则。
那咱么说起载沣呢,他的身份可是非常的最贵的,他的爷爷是道光皇帝,亲哥哥是光绪皇帝,还有一个亲儿子是宣统皇帝,但是呢,说起这个摄政王载沣呀,其实很多人都认为载沣这个人非常的胆小怕事,但其实呢,载沣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相反呢,载沣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有作为的,当年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时候,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这个条约里,其中有一条是让清政府必须派一个人到德国去,为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道歉,这件事情很屈辱,都没有人愿意去,可当年只有十八岁的载沣却自告奋勇的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