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近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至2023年的66.2%,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33亿,城市数量增加至694个,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后期,城镇化率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渠道进一步畅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协调推进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明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落实动员部署会,研究部署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落实工作。
8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介绍,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央视网消息:来看特别报道“育新机 开新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也是释放巨大内需潜力的过程,对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东南网9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郑雨萱)“是否愿意未来在城市定居?”“最希望政府给予哪些保障?”1.5万多份问卷,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关于福建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摆在了9月19日召开的省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桌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形式上的市民化即农民离开农村和农业生产,到城镇谋生计,更是实质上的市民化即赋予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市民权利、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提到,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来源:法制生活报】■ 王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法治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能够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有效拉动消费和投资,也有助于改善民生福祉、有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25,新型城镇化向“新”发力半月谈评论员 孙仁斌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的一年,要抓好九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