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非遗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很碎片的状态,我们看到周边很多手艺、产品都说是非遗,这里跟大家介绍下什么是非遗。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则是在31年之后的2003年。春节申遗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 巴莫曲布嫫:我们知道在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框架下,有《世界遗产名录》。那定义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呢?
非遗的概念演变与相关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来自于英文的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曾被翻译为“无形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文化”“民间创作”“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等。 这一概念在我国的演变及对应的叫法有“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
这是一双皮鞋,出土于战国时期。非遗,它的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壹 认识遗产化契机:春节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对话意义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