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00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最明显的就是有很多善信会在家里供奉菩萨像,做生意、干买卖的人,大多还会在店里或厂里供财神像,虔诚一些的,身上还会佩戴吊坠、佛珠,每天都会上香礼拜,逢初一、十五,还会去寺院烧香拜佛,祈福许愿。
神本无形,真无辙迹,随方设教,随缘化身,而宫观之所以铸造神像,并以日夜祷告,乃是由于吾人对神仙祖师尊崇礼敬,所以借神像以表仰慕之意,通过叩拜以存想神仙祖师的容貌,将神仙祖师时时刻刻存于心中、如在身旁,借此也能够对吾人产生督促警示之效,使得我们在离开宫观殿堂之后,亦不至堕落随流。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在关注这样的问题:佛前供奉之物能否取回?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首先,基于《优婆塞戒经》的观点来看,无论在任何寺庙的各个殿宇之内,设立香桌,将香、花、果实、食物等等物品供奉,倘若没有得到相关负责人员的许可,那么所有的供品都不能够擅自拿走。
编者按佛菩萨圣像本身并没有生命,仅是表法,如果没有“修什么样的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报”之心,供俸佛菩萨圣像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我们的慈悲心、恭敬心及智慧心打开后,我们才能同佛菩萨相应。佛教中佛菩萨圣像摆放的仪轨,都出自佛经和古代丛林的历史传统。
每年春节前,都有一项神秘又不可或缺的仪式 —— 扫房子。看似简单的打扫,却藏着不为人知的门道。想知道怎样扫房才能真正扫去旧岁烦恼,迎来全新好运吗?扫房子的象征意义驱除晦气:扫尘象征扫除霉运。迎接新年:干净的环境象征新年新气象。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居住在墓地附近,于是就学了一些祭拜亡灵的事情,孟母感觉这个地方不适合小孩居住,于是又搬到了菜市场附近,没想到孟子每天回家玩的游戏就是买卖和屠宰,孟母无奈又搬了家,最后一次搬到了一个学堂的附近,孟子就学会了一些礼仪往来,孟母这才放心,长久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孟子果然就成了一代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