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本动作的单操、单练和组合动作练习,加强肩、臂、肘、腕的灵活和手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可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加强肩部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加臂部力量,这样才能做到“琵琶骨活如电,两背悠动似星串”,为以后的单操打基础。
在山顶后山的一片密林之中,突然间有着一种极为激烈的喘息声传出,视线拉近,只见得在那林间的一处空地上,一道短小的身影,双手正挂在一根粗壮的树干上,小小的身体借助着手臂的拉扯之力,不断的上下起伏着,而且在起伏间,他的身体呈现一个有些怪异的姿势,这种姿势,更是让得浑身的肌肉,都是一起的运动了起来。
无论在赛场上,还是训练场上,只要是懂得武术的人,一听到“噼噼叭叭”,一连串清脆响亮有节奏的声音;一见到习武人身轻如燕、灵活似猿,两只胳膊如鞭、如丝、柔韧无比,两掌、两脚如铁,两腕如绵的练功法,就都知道这是练通背拳的。
注:本文作者,张一鸣。通背拳流派繁多,这五行掌的说法是从少祁派出来的,少祁自修剑痴以来被创名五行通背拳,同时老少祁融汇贯通的大家张策祖师也将其命名为太极五行通背拳。这四猴所指是通背拳四种握拳法,同时也是对应四象之意。
从现在看,学术上影响比较大的通臂与通背拳法,大致粗略可归类如下:1、 戚继光拳法、陈王庭长拳、清代乾隆二年于嘛古氏等《通背拳壹本》、洪洞通背、山西郭氏通背、无名氏《拳势总论》谱所载、同治七年仪熤抄本《通背拳要论》、博爱《通背拳谱》等可为密切相关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