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初一广州有些什么特别的年俗呢?跟小编来看看~拜年拜年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因为:初一吃斋是祖上留传下来的春节习俗,初一是不吃荤的,必须得吃斋,意思来年不杀生,干干净净;初九吃'斋',图日子平安吉利。在潮汕每年的初一早上,家里的母亲媳妇都会早起,煮一大锅白米饭,用少量油炒几盘斋菜,一道甜食,准备三样干斋菜,开始拜“老公老玛”。
拜年,家长则要散给孩子们压岁钿,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压岁钿的风俗由来已久。所谓压岁就是“压祟”,意为镇恶驱邪。古人相信给孩子压岁钿可以保佑小孩平安。大人们对孩子总是充满着希冀,希望新的一年他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今天是大年初一。在这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美好时刻,新海南客户端向大家拜年啦!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欢欢喜喜迎接春节的到来,海南民间称之为“迎年”。“大年初一,逢人要讲吉利话,忌骂人、争吵、讲粗话、挑水、扫地、杀生,米缸不能空。
大年初一即正月初一,在古代被称为“三元”、“三朝”、“三始”;因为这一天是阴历年之元、月之元、日之元;又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还是年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又因为是第一个朔日,又被称为“元朔”。据历史考证,“过年”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有很多传承下来的习俗和禁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与之相对的习俗和讲究,春节作为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代表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习俗和讲究更多,尤其是大年初一头一天,“老规矩”特别的多,稍不小心就会犯了“忌讳”,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传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当地老家的新年民俗,在大年初一有“3吃2做
■番禺区大龙村里的儿童在老人的带领下给祖先上香。■大龙村的长辈给晚辈讲述孔氏家族族规。■村中长辈带着儿童给祖先上香。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孔耀昌就带着家人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赶回到大龙村,他想在大年初一到来时,到孔氏宗祠阙里南宗祠内上头炷香。夜幕降临,宗祠内大红灯笼和香烛交相辉映。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正月初一,作为农历新年的开篇之日,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它是新年的开端,是旧符换新桃的时刻,象征着新的开始,就像一本刚刚翻开的书,每一页都空白,等待着人们用新的故事去填满。
每年正月初一是最为重要的时刻,正所谓辞旧迎新,大家会在这一天走街串巷欢庆新年,表达美好祝愿。不过,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也是最隆重的日子,正所谓“正月忌头,腊月忌尾”,那么大年初一到底有哪些讲究呢?大家要牢记“9传统8忌讳”,龙年开年大吉好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