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追忆】我的父亲臧克家生前曾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友情是我精神世界里的‘半壁天’。”他曾用“老友老友,心中老有。意志契合,如足如手。”来形容这些伴随他一生的师友之情。众所周知,父亲待人极为热情,交友广泛,非常珍视老友间的情感。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宜庆“我们的学校—— 青岛大学,把身子的一半托在青山上,坐在石头楼的窗前,远处近处的红瓦绿树云影一样浮到人的眼前。海的波动的影子,海的健壮的呼吸,从一层层的绿色的树影中透过来,传过来。
1933年在闻一多、王统照等资助下,自费出版了第一部新诗集《烙印》,茅盾、老舍等纷纷著文推介,臧克家于是一举成为“1933年文坛上的新人”,《烙印》风格的诗,也被誉为“《烙印》体”或“臧克家体”。臧克家。1988年,臧克家在《诗歌》社主办的“诗歌一日”上。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题:女儿追忆臧克家:半年黄埔影响终身 以笔为枪奋斗不息中新网记者 王世博“夏天正午的太阳如逼汗的火,照我们到野外去练习战争。歪着头斜眼瞅着标尺,一千个枪口瞄准着一个方向......
齐鲁网6月10日讯 (新闻中心记者 魏波)山东籍著名诗人臧克家始终关注国家兴衰,反映人民疾苦。抗战期间,他以极大热情参与了当时的“端午诗人节”,呼吁人们“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的《家国传承》,我们为您讲述臧克家和他儿女们的家国故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出自诗人臧克家笔下的一首现代诗开头。提起臧克家,则不得不提到他的老师闻一多。作为民主斗士的学生,臧克家也被誉为"农民诗人"。而臧克家一生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在他的那首诗中看到。
□冬华2023年底,臧克家纪念馆落户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展出了家属捐赠的代表性展品166件/套,包括名人赠予臧克家的书画、臧克家手迹手稿、个人著作、家具、衣物等生活用品等,在展示臧克家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生动凸显其家国情怀和悠悠校友情怀。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毕业后的臧克家已经成名,所以很快找到了工作,到“临清中学”当教师,他成了闻一多,鼓励学生“黄金/只能买一朵笑的昙花/而一个诗句/却能响彻千万人心”。此后两年,臧克家每年暑假都会回到青岛。
11月29日,臧克家纪念馆开馆仪式暨《臧克家与临清》新书发布和赠书仪式在临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王树理,聊城市政协副主席王学臣,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郭杰 ,聊城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张戈,中共临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永超出席开馆仪式。
半岛全全媒体记者 刘宜庆幸好,青岛有海,有山,有清净,“青岛是诗的”,所以,臧克家把“从死神和病魔手中挣脱出来的身子安放在了桃源似的青岛”。1930年,一进国立青岛大学之门就显示了臧克家的不凡,因为他数学吃了鸭蛋,而语文却罕见地得了9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