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互送祝福、表达问候,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感。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虎年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434.9万TB,与2021年春节7天相比增长21.7%,但期间全国移动电话计费时长、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较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常年在外地从事木材销售业务的孙基泰,是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今年春节期间,这位时髦的90后小伙回到禹城老家,靠一部智能手机,瞬间完成了1000余条网上拜年信息“大单”。说起网上拜年,他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单拿一条信息来说,用手机发送短信资费0.
手机短信拜年曾经风靡全国。但猴年春节,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持续猛攻,短信拜年数量已呈现出断崖式锐减。同样是智能手机标配工具,命运却如此不同。企业级SaaS销售管理软件提供方来肯云商认为,这却是社会进步、产业转型的结果与缩影。等几天后过完元宵,今年春节就正式结束了。
“过年好!”又是一年春节到,一句拜年道出喜庆与祝福。从除夕到正月初一,63岁退休教师许陈茂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学生或老友发来的拜年信息,有语音、有文字,甚至还有短视频。老人感慨:如今的拜年方式花样翻新,但其中所蕴含的美好祝福丝毫未减。
曾几何时,短信拜年风靡全国,如今随着社交APP的大行其道,这个曾经电信运营商手中的杀手利器开始逐渐没落。与此同时,微信、微博、视频电话等更具互联网特色的拜年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新选择,除夕当天,全市移动数据流量较2014年同期提升了224%,其中4G流量占比达到约52%。
群发不如不发。01 O N E 每年这个时候,我的手机总会陆续收到拜年短信。以前收到短信时,总觉得能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一字一句看完后就认真回复。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对此无感。再也不会去认真看,只是礼貌性回复一个新年快乐。
曾经,手机短信拜年风靡全国。但今年春节,伴随着微信拜年的火爆和视频拜年悄然兴起,短信拜年已呈现出了明显的没落之势。重庆移动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除夕之夜,平均每个重庆人仅发出了10条短信,比去年下降了近四成,下降幅度为近3年来最大。
今年春节,26岁的小郑没有像往年那样群发拜年短信,而是将自己的祝福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 微信 好友。和往年相比,智能手机让拜年更加多元化, 微信 拜年、发拜年红包等成了不少人首选的拜年方式, 短信拜年 已渐渐“失宠”。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刘育英)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曾经风靡的拜年短信发送量仅为历史高点时的三成多,正在淡出年俗文化,而抢红包、“集五福”等新玩法则持续受到追捧。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7天,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116亿条,同比下降16.
新年观察刚刚过去的跨年夜,32岁的程雷在成都度过。在他乡跨年,需要传送的祝福可不少,但整整一晚上,程雷的短信收件箱只响起一次铃声,还是某家银行发来的新年祝福。与此同时,他手机里的各个微信群,却是闹腾了一晚上。
春节刚过,各个互联网公司和通信公司就马不停蹄的开始“炫耀”最新的战果——“我很牛”。尤其是过年期间被大家玩疯了的“抢红包”游戏,更是成为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竞技的主战场。在阿里和腾讯欢呼大丰收的同时,三大运营商的数据却不是那么漂亮。
早报讯 曾经几何,手机拜年短信何其风光。但是今年春节,大家有没有发现,拜年短信少之又少,连平时手机聊天,大伙也很少用短信了。2月26日,工信部公布春节期间通信业务数据:在新型互联网拜年方式影响下,传统的短信和电话拜年方式继续减少。
有网友做了个简单统计,“前年春节,收到拜年短信一百六十多条。去年春节,收到拜年短信六十多条。今年收到六条。中国移动有点‘猴不住’啊。”(2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春节期间拜年短信还没有发布最新统计数据。
往年春节,长春市民黄先生的手机都会收到一大堆的“祝福短信”,可今年的大年三十,黄先生手机的短信功能就好像突然不见了一样,手机连一条“祝福短信”都没收到,取而代之的是,他接收到50条“祝福微信”,然后发出了50条“祝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