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叶锦霞 共享联盟·青田 舒旭影 余自强“体重1685.1克,长26.6厘米,宽21.9厘米……”5日下午4时,位于青田县的浙能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人工繁育子一代幼鼋迎来首次搬家,工作人员正为培育池内的幼鼋进行测量。
8月9日,有市民拍摄到世界濒危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出现在汾河景区四期,这是这一物种首次在山西被发现。对水质要求十分严苛、被誉为“活体水质检测器”的桃花水母,成为汾河太原段水质极佳的最好佐证。作为全球唯一生活于淡水水体的水母类群,桃花水母诞生于约5.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师生在肥西县一个水产养殖塘里发现大量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为濒危物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这也是它们时隔十几年后,再次现身合肥。上周,该校学生在对养殖塘内水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水塘里有一群桃花水母。
华声在线9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邓玉娇 通讯员 廖艳霞)日前,湘潭生态环保协会湘乡市中队环保志愿者,在韶山市韶山乡一处废弃矿坑形成的小水库里,发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这说明这一带如今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了,水质也变好了。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密云水库发现了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一种原始无脊椎动物,最早诞生于约5.5亿年前,一般直径约2厘米,浑身晶莹透亮,拖着飘逸的触手,状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故而得名。
6月24日,在石家庄市灵寿县一处水库里,当地群众意外发现像水母一样的奇怪生物。记者随即前往探访,经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安瑞永初步鉴定确认,该生物为索氏桃花水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一种濒危的古老生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国内已知唯一的一种淡水水母。
潮新闻 记者 王佳 见习记者 王伊然8月20日上午,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浙东淡水鱼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绍兴首座以淡水鱼展示为主、辅以淡水两栖类生物展示的大型水族馆。浙东淡水鱼馆是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内副馆之一,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展示体验区面积5828平方米。
水中的桃花水母 14日,在汝阳县斜纹河付店镇段,当地群众发现水中游动着许多水母,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已被列入国家濒危动物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50多岁的付店镇居民赵红旗是当地最早发现桃花水母的人之一。
2021年7月,重庆云阳县汤溪河流域被發現了令水产研究人員和眾多網友都為之歡欣鼓舞的好消息,這個支流都已久未出現的、原本被宣布已經徹底「絕跡」的珍稀魚類“搖身一變”再次現身,而且還是這支流本來就當地應該沒有的魚!
来源:闽南日报 7月17日,漳浦县大南坂镇清泉岩山下一水塘中发现一群半透明的伞状浮游生物。经当地渔业部门专家确认,这群水生生物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这也是漳州首次发现桃花水母。
原标题:“水中大熊猫”长江鲟现身云南水富记者20日从云南省水富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站获悉,摄影爱好者近日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水富段,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的身影,表明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们通过摄影爱好者拍摄的视频判定这是一条长江鲟。
【来源:浙江法治报】“活化石”瓯江鼋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青田形成种群规模。近年来,青田县公安局全力打造“生态共护”警务协作新格局,构筑瓯江流域“大保护”生态屏障,为护航绿色发展擦亮平安底色。图为船寮派出所民警在鼋保护区开展巡逻。
中新社宜宾6月28日电 题:“鱼痴”父子保育长江“水中大熊猫”作者 王利文“通过这个类似‘身份证’的超声标记,我们能追踪长江鲟的行踪,观察它们在野外的种群状态。”27日,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轻轻抱起一条又一条亲手培育的长江鲟亲鱼(用于繁殖的成年鱼),把它们放归长江。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九江11月29日电 题:鄱阳湖畔访“水中大熊猫”江豚作者 王剑初冬时节,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万里长江交汇处,一大一小两头长江江豚跃出江面,圆滚滚的脑袋,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形状像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