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州的李小姐结婚的第六个年头,今年过年,她和先生还是各回各家过年。据李小姐介绍,第一年跟先生回老家很不适应,因为气候、生活习惯、方言等种种不同,两人吵架到差点离婚。好在两人冷静后,在“各自回家,各找各妈”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于是各回各家过年便进行了四年。
【编者按】见微知著,窥一斑而见全豹。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信念、克服困难时的坚韧,都深耕于中国人的生活细部。龙年春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记者沉下身、静下心,深入到中国社会的真实生活之中,发掘沉潜于民间虽百折而不挠的信念与意志。这些来自生活细部的故事集结成“见微”专题。
近日,萧山一小伙在本地论坛发帖:原本以为自己是另类,投了票才发现绝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你能接受婚后各回各家过年吗?一般来说,夫妻都是本地人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距离近,想回哪里回哪里。而有一方异地的就要琢磨琢磨了,有人选择轮流过年,也有人每年去外地过年。
央视网消息(记者/杨绎霏 剪辑/姚抒廷 编辑/阚纯裕):春节向来是团聚和热闹的代名词,但每逢这个时候,不少夫妻会陷入“过年回谁家”的纠结。一项对2001名35周岁以下已婚人士进行的调查显示,70.0%的受访者正被“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困扰。
过年回谁家过?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夫妻二人的一个问题,甚至在“大过年的”,成为引发夫妻争执的导火索。采访发现,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干脆不做选择,决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除了“夫妻分居式”过年,这届年轻人,还想出了各种各样新的过年方式。
最近,一则关于“过年回家”的消息登上了热搜,说的是来自广州的李女士结婚6年,与丈夫已连续4年各回各家过年。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是引发了广大妈妈的共鸣,现实生活中太多人有类似心思或想法,只是限于各种因素而没有达至或兑现。
安徽六安姑娘莹莹嫁到合肥已经十个年头了,多年来,莹莹一直服务于合肥的基层社区,如今,在合肥市西园街道汉嘉社区工作,莹莹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平时两人工作繁忙,虽然合肥、六安相距不远,却也难得回一趟娘家。
现在独生子女多,特别是80后。女方父母爱面子,不想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过年,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一味的老传统,过年老觉得他们一对老人在家挺孤单,身边也没个孩子,觉得可怜,自己揣着心事过年,也很不舒服,该怎么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