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近日,“刘烨嗑瓜子”相关话题又受到了网友热议。只见在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这位西装革履的男演员居然从自己的兜里掏出瓜子,津津有味地嗑了一个又一个,还热心地分给了旁边的易烊千玺。
在现代生活中,瓜子不仅是人们追剧、聚会的首选,更是中国食品文化出海的样本。一颗小小的瓜子,是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的?在行业之中,谁又是最具标杆意义的企业?第一部分:从瓜子里看中国人零食变迁史中国人嗑瓜子的历史由来已久。
逢年过节,合家团聚,总少不了瓜子的身影。一家人嗑着各种风味的瓜子,看着电视唠着嗑,其乐融融。万物皆有源,“瓜子”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宋人编撰的古代中国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第一次出现了幽州土产“瓜子”。
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瓜子,其食用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彼时,原产自非洲的西瓜传入华夏大地,开启了瓜子文化的滥觞。北宋初年,“瓜子”一词首次现于文献《太平寰宇记》之中,彼时特指西瓜子,作为幽州之土产,备受青睐。
葵花子也不随,但它们是花的孩子,向阳而生,向阳而长,嗑开一条缝儿,全是太阳的味道。为了传宗接代,从洪荒时期,瓜们就费了洪荒之力,将自己扮的枝叶招展,长的丰硕诱人,供动物们吃,让那些血肉之躯把瓜子带到四面八方,生根发芽。
丰子恺在随笔《吃瓜子》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趣话:“中国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能够把嗑瓜子作为一大乐事的民族,全世界也没几个。一捏一嗑间,两瓣瓜子壳应声而裂,香咸的瓜子仁落入舌尖——这美妙的滋味,中国人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