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28日电 题:当春节与非遗相遇 台胞留沪过年“仪式感拉满”中新社记者 缪璐摆上高桥松饼、下沙烧卖,用大团龙潭酒酿煮上一锅汤圆,望着年夜饭餐桌上添加的这三道上海特色菜,再贴上一幅亲手写的“福”字,来自台湾新竹的黄涓喻感叹这个春节“仪式感拉满”。
参考消息网12月9日报道台湾《联合报》12月8日刊登文章,题为《春节入列非遗 为何遭消音》。文章指出,中国的春节日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决定对中华传统文化是个肯定,但在当前的台湾出现春节可以欢度,春节成功申遗却不宜宣传的怪象。
日前,春节在联合国申遗成功,让全球中华儿女提前收到了一份“新年贺礼”。不过该消息却没有登上岛内绿媒的版面。岛内外网友纷纷嘲讽民进党当局,以后还要过中国人的春节吗?为什么民进党及绿媒陷入了集体沉默?答案显而易见,因为这个消息与民进党长期以来推动的“去中国化”背道而驰。
来源:人民网-台湾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苏缨翔、曹欣悦)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1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主持发布会并答问。福建东南卫视记者提问:“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日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早安!新的一天开始了,《四川观察》和你一起开启新的旅程!新闻速览全国铁路发客量首次突破40亿人次今年1至11月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0.08亿人次,年度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0亿人次大关,创历史新高。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的申报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推动,晋江市文体旅局组织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参与其中。
东南网1月28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祥龙携瑞辞旧岁,金蛇起舞迎新年,今日是除夕,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2025年新春佳节,不少台胞选择留在福建过年,感受“两岸一家亲”的温馨。台胞王淑娟的在集市上销售奶茶。
台胞廖钧凯应邀参加央视系列节目《央媒看开封》录制。(中国台湾网发)中国台湾网1月24日讯 开封市示范区的定居台胞廖钧凯应邀参加了央视系列节目《央媒看开封》的录制工作,该视频于2025年1月24日晚18:00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节目中播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1月10日电 (记者 闫旭)第二十三届“两马同春闹元宵”(简称2025“两马”灯会)9日晚在福州马尾琅岐红光湖公园亮灯。灯会共六大主题片区,设计130余组中大型灯组,集中展示福建海洋文化、“两马”民俗文化、船政文化和闽台文化。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台北1月26日电 题:回家团圆:在宝岛台湾感受浓浓年味新华社记者谈昦玄、陈君“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即将来临,宝岛台湾节日氛围渐浓,人们购年货、话团圆,在忙碌和喜悦中准备过大年
中新社南宁1月29日电 题:在桂台胞话春节:交流新契机 焕发新商机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这是我在广西过的第17个春节,也是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桂台商、广西南宁市松板台式铁板烧餐厅负责人唐纹巧28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