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首次捕获到了附着在金纳米粒子两端的双螺旋DNA片段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这些图像详细说明了DNA片段的灵活结构,它们表现的就像纳米级的跳绳。
2015年10月12日,英国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的Sarah Harris博士和他的团队利用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技术绘制出了史无前例的3D版超螺旋DNA结构细节图,这种超螺旋DNA结构比人们熟知的双螺旋DNA结构更具变幻性,它的形状会持续不断地扭
早在2018年,澳大利亚Garvan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曾在 Nature Chemistry 上发表过题为:I-motif DNA structures are formed in the nuclei of human cells 的研究论文,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活细胞内确认DNA四螺旋结构的存在——i-motif。
耶鲁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已经发现MALAT1末端形成三螺旋结构的证据,MALAT1是不编码蛋白质的一种RNA链。这项研究发表于2014年6月22日的《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DNA的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有什么区别?DNA 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 DNA 正超螺旋期间,DNA 链与松弛状态相比过度缠绕,而在 DNA 负超螺旋期间,DNA 链与松弛状态相比处于缠绕状态。
说起我们中国的先祖,那必须要从伏羲与女娲开始说起了。伏羲与女娲一直都被各地的人们传说着,有关数不尽的神话故事。有说伏羲是天上神仙的,也有说伏羲是人面蛇身的,也有说伏羲与女娲是兄妹结合的,琳琳总总,不一而足。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
2021年公司发布了与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功能结构域氨基酸序 列 100%一致“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同时利用“翻译暂停”专利技术对基因序列和 蛋白活性进行优化,实现了更高效的活性胶原蛋白表达,这是公司与暨南大学及基因 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多年的重大突破,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标志 着公司在生物科技抗衰领域进入 2.0 时代。
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语: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牵头人之一。与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为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与莫里斯·威尔金斯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