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过年的年味儿都带着“数字味”,去各大平台薅羊毛、抢红包已经成为了春节的重要IP。朋友圈眼花缭乱的“红包封面”早就刷屏,微博上#互联网公司春节红包哪家强# 话题霸榜热搜,支付宝、视频彩铃、抖音、快手集体开启全民撒钱,我们又进入了全民扫扫扫的熟悉节奏。
压岁钱最早起源于唐朝,朝廷盛行春季散钱之风。当时的春节是“立春日”,是宫中相互祭拜的日子,民间没有这种习俗。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之为春节。原本属于立春的习俗转移到春节。春节散钱的习俗演变成了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做成的龙形红包,放在床脚。
春节还能收到压岁钱吗?你的压岁钱是多少?新春佳节临近,动辄上百甚至上千的高额压岁钱话题随之冲上热搜,不少网友感叹压岁钱堪比“压力钱”,也有不少网友呼吁反对攀比。压岁钱应该给多少“我打算今年给爸妈每人1000元,孩子们都是500元。”“我给孩子每人200元就够了,给老人多一些。
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微信成了手机上必不可少的软件之一,使用微信的中老年人也不在少数,资金交易电子化也已经见怪不怪,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微信的转账和红包功能,二者虽然都是用来转钱的,但细节上的区别是很大的,一起来看看这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