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将军”陈庆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陈庆之统帅七千白袍军攻伐北魏,短短的一年间历经大小战役四十七战全胜,攻克北魏三十二城,甚至占领北魏国都洛阳,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北魏半国,北魏五十万大军竞不能敌!
武庙,即武成王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始建于李隆基开元年间,废止于朱元璋洪武年间。然而,李隆基建太公庙,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让姜子牙成为武成王庙的“主神”,让西汉张良作为配享,要知道姜尚作为西周建立的主要功臣,其原本配享周文王庙,如此一来把作为“臣子”的姜尚置于何地?
一位“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居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凶猛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与明末袁崇焕一样,他也是武官出生,本身并无万夫莫敌之勇,但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这位常胜将军就是南北朝期间的南梁将军陈庆之。
乱世出英雄,乱世自然也出名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作为历史上三大乱世之一,可以说是将星璀璨,既有战神慕容垂、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也有“宇宙大将军”侯景,先后有10位名将被奉入武庙,然而他们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却普遍很低,这是什么原因?
中国几千年历史,从来不缺传奇名将,特别是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黑暗动荡的时代,也是名将非常多的一个时代,南北朝是中国史上最出名的乱世,朝代的更迭是这个时期的主题,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开创者都是当时的枭雄,朝代更迭太快,以至于在华夏大地上常年被战争的阴云笼罩。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这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阳等30余城——陈庆之(484—539),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杰出的军事家。陈庆之自幼为萧衍的随从。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非常喜欢读历史的,当毛主席读到陈庆之传记时,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为之神往”的感慨。由此可见,陈庆之是一个多么传奇的人物。“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陈庆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人物。
“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可能是史上最走运的名将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战争频发,而其中,陈庆之堪称一个突出的亮点。他出身寒门,非职业军人依旧成为了南梁的名将。起初在萧衍的赏识和重用下,从一个棋士逐渐走向了军事路线。这样的背景,让他在南梁军中迅速崭露头角。
陈庆之四十一岁首次带兵,就取得了以两千兵马大胜对方两万兵马的傲人战绩(《南史》记载是陈庆之以两千破敌十万)。荥阳城外,陈庆之以三千大军,打败敌军三十万(《南史》记载陈庆之以三千兵马破敌四十万)。也曾领兵七千,打败敌方五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