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又名鱼腥草、折耳根、臭草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蕺菜属仅存的物种3。鱼腥草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东部及东南部,中国的西南、中南地区是最主要的分布区,且多野生于草丛、林下、屋前后、沟边及背阳山地中。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但凡是有它的评论区那必然是两极分化,爱的人是爱死,恨的人恨死,有的直呼喜欢到上头,有的直接谈虎色变!在西南地区人民眼中,鱼腥草的味道就像带刺的钩子,只要是几天不吃,那颗上瘾的心就开始骚动,恨不得立马来顿解解瘾。折耳根最初是生长在山里的野菜,纯属于大自然的馈赠。
鱼腥草也被称为折耳根,许多第一次吃的人都说,那气味仿佛十倍浓缩的鱼腥味加上肥皂味,令人难以下咽。但在西南地区老百姓的眼中,鱼腥草则是不少美食的灵魂。为啥?据《锄经堂集》记载,乾隆庚寅夏有饥荒,村民便掘侧耳根食用。《荒年杂詠》中也记载,越王遇荒曾釆蕺菜充饥,蕺菜即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不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吃过呢?鱼腥草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在上世纪80年代末,四川广汉市高坪镇引入田间规模种植建筑经营,将带动周边乡镇近万亩种植面积,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折耳根种植基地。
说到饮食界口碑两极化的食物,鱼腥草一定在其中,爱它的人顿顿都少不了,讨厌它的人光闻味道就想吐。鱼腥草又名折耳根、猪鼻孔、狗子耳、臭草等,名始见于《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