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史纪事本末》里,有这么一个故事。雍正年的进士尹会一任江苏学政,相当于江苏省教育部长。尹会一在江苏呆了一阵,发现因为乾隆多次南巡,劳民伤财,南方百姓疾苦深重,怨声载道。尹会一回到北京后就给乾隆上书,想替百姓说个话。
公元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病逝于紫禁城内,这位常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是康乾盛世最后的见证者。很可惜,嘉庆并没有听从父亲的意见,以至于给大清最后的灭亡埋下了恶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但对于真的是否算得上康乾盛世,很多学者对此褒贬不一,毕竟当西方列国都在大力发展的时候,清朝政府还一直盲目排外,自认各方面优越领先他国。在1793年,一个英国人远渡重洋来到大清朝见乾隆皇帝的时候,却预见了大清的未来!
上一期我们讲了十大颠覆认知的皇帝第一名汉景帝,这一期我们来聊聊排名第二的乾隆。如果我们仔细翻阅史料,综合地去分析,相信大家会跟我得出一样的结论,那就是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老谋深算、风流、自大误国的君王。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一直是人们所向往和不断研究的事情。这在古代,也是皇帝们最看重的一件事。他们为了可以永葆年轻,为了捍卫自己手中的权利和地位,常常借天命说事,自称自己为天子,将自己变成上天派遣到人间,管理朝廷的使者,来让百姓们百分之百的信服,并且拥戴自己。
康熙看着放在他御案上那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纸张,一直盯着清朝跟民国这部分仔细看,来回算着时间,越算他的脸色越发难看。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公元1661自己继位,公元1796年天幕画面显示“嘉道中衰,硝烟发”七个字,公元1840年天幕又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字眼。
乾隆给英国国王写的信至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容展现了乾隆的愚昧。1792年乾隆皇帝八十岁大寿,9月26日,以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驶出港口,前往中国给乾隆拜寿,英国此行更为重要的目的是想和清朝签订通商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