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一个并不是正规军的“军阀”,先当兵,后当土匪,势力扩增后又被收编进军队,没有什么显赫的履历,如果他的后半生也是如此,可能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籍籍无名,但“东陵盗宝”事件的发生,让“孙殿英”这三个字臭名远扬了。
孙殿英就算窝在晋东南,也经常往省城太原跑,为的是能跟山西上层官员联络联络感情。咱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北京先后买过两套四合院,就算鲁迅先生买得早,算上房价的涨幅,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万儿八千的大洋也不是个小数。
盗墓一事在民间百姓看来向来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帝王、名臣、富商的坟墓,因为他们代表着某些埋藏了千年的秘密和人类未知的文明。而百姓最喜欢的就是发掘秘密。即便在当代,人们对盗墓的热度依然不减。参考《盗墓笔记》《鬼吹灯》之流的受热捧程度,就可知”盗墓“真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孙殿英在近代史上可谓臭名昭著,他是有名的“东陵大盗”,因炸掘乾隆和慈禧的陵墓而轰动全国,获宝藏无数,是近代最牛的“摸金将军”。日军投降后,孙殿英便由日伪军变成了国民党国防部暂编第三纵队中将司令,带队驻守豫北汤阴县。
孙殿英,行伍出身,1922年投直鲁联军张宗昌,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
蒋介石忿然作色,而又十分自信地说:“哼!只要人们要官、要钱,我就会有办法。”上次说,孙殿英辞别冯玉祥率部到了亳州城,当年孙殿英在亳州城可没留下好名声,孙殿英的秘书长梁朗先提出:“此次进兵,应首重军纪,爱护老百姓,不然腹背受敌,不战即败。”
当清东陵被炸得轰然作响的时候,有谁能想到,那个挑头毁陵的军阀后代,竟然成了一位让万人敬仰的教育家?这其中的反差,令人唏嘘!为什么一代土匪军阀的后代没有继承他的“事业”,反而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呢?这背后的故事,既让人震撼,也值得深思!孙殿英为何会炸毁清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