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最狭长的晋陕大峡谷之间,闪耀着走西口文化,点缀着西口古渡、碛口古镇,铸就了以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为代表的坚贞不屈的黄河魂;那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岸边,回荡着船夫号子、唢呐山曲儿、伞头秧歌、威风锣鼓,奏响了山西儿女的黄河情;唢呐是乡村的灵魂。
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境内,有一种深受苗、汉同胞喜爱的独特民族乐器——苗族大唢呐。苗族大唢呐乐曲从来没有乐谱,流传于乐手们之间的曲子被他们称为“啷当调”:师傅在传授乐曲时,以“啷”“当”二字代替唱名,“啷”、“当” 两个字有规律地穿插旋律中,就像用“啷、”“当”作为歌词谱写的啷
唢呐,是中国各地流传最广泛的的民间乐器之一。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 与笙、笛、萧不同,唢呐最初是一种外来乐器。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万盛金桥吹打源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巴渝吹打的精华部分。而作为其最主要的乐器,金桥唢呐以其完美的音色,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成品唢呐以重庆万盛为中心,远销贵州、湖南、四川等5省20余市区县。
新华社西安1月25日电 题:唢呐新声吹绿连绵的黄土高坡新华社记者张京品、雷肖霄、邹竞一寒冬腊月,黄土高原满目苍茫。站在窑洞前的山坡上,常小川从衣服胸前夹层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崭新的哨片,含在嘴里润开一条细缝,拿起唢呐,吹起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