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被誉为女性运动“圣经”的《第二性》出版。《第二性》出版后,很多人都觉得,被挑衅了。因为书的内容过于前卫,让人难以接受。它的作者波伏娃,竟然在书中大谈性启蒙,大谈女性的性生活,这话放在当今社会,都是虎狼之词,可波伏娃竟然还公开出版了。
她的地位也同样一直在经历着表面变化,而这种地位决定了女人的所谓“特性”:她“沉迷于内在性”,她乖张,她世故和小心眼,她对事实或精确度缺乏判断力,她没有道德意识,她是可鄙的功利主义者,她虚伪、做作、贪图私利,等等。
在她去世后数年,这位曾写下《第二性》等多部经典之作的传奇女性经历过被误解、被无视,甚至几乎被遗忘。进入21世纪,波伏娃的思想正在世界范围内被重新发现与讨论。如今我们对性别领域诸多具体问题的争辩与分析,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第二性》提出的理念。然而,波伏娃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此。
见Hirdman, Yvonne, translated by Schenck, Linda, Alve Myrdal: The Passionate Min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2008,p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