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第一阶段出现的是炎症,骨折周围肿胀,发红和发炎,虽然炎症会引起疼痛,但本质上不是坏事,它会促进新血管的生长和蛋白质的聚集,使骨骼重建走出第一步。接下来患者普遍担心的就是疼痛,骨折后会有三种疼痛,也意味着不同的愈合阶段。
骨折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冲击,担心一时半会好不了,实际上骨折的修复从骨折后几个小时就开始了,断骨之间出现血肿,凝结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同时含有促进骨折愈合的因子也聚集在骨折周围,开始为骨折愈合提供好的生物学环境。
实际上,大多数骨折一般只有局部症状表现,严重骨折和多发性骨折才导致全身反应。1、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使患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刚从外院学习骨科回来,做的第一例手术,是一位中年妇女的胫腓骨骨折。病人来的时候,痛苦万状,躺在担架上,但是见到我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医生,求求你千万别把我转到外面大医院去开刀啊。”
(1)肱骨髁上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如无移位,多有肘部疼痛,肿胀,局部有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骨折 时,局部疼痛、肿胀较明显,出现异常活动,可听见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常呈半伸位,肘后突起,呈靴形肘畸形,在肘前可摸到突出的骨折近端。
多数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跌倒极易发生骨折,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也更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4%。髋部骨折后,老年人常面临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以及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甚至致命,因此,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