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风俗春节里第一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要到亲朋好友家或到四邻八舍那里,祝贺新春。这俗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盛行已久。在古代,拜年其实分为两个概念,一个是拜年,另外一个是贺年。拜年,就是晚辈向长辈叩岁(向长辈们去跪拜);贺年,则是平辈之间互相道贺。
今年农历新年,是父亲不用出门磕头拜年的第二年。父亲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的乡下,老家地处胶东半岛与鲁中地区交界。虽然青年时期搬到了城市生活,但农村的年俗在他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磕头拜年就是那片土地上的年俗:每个年初一的清晨6点,家族中的年轻人陆续聚到某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家中。
视频拜年“喂,爸、妈,不好意思啊,本来说好明天去你们家拜年的,现在出现的这个肺炎病毒挺厉害的,单位紧急召集我们上班,我已经申请去高速设卡了,短时间内都回不来,嗯,你们别担心,我会做好防护工作的,等回头情况好转我再跟玲玲去看你们,你们自己要多注意身体,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祝你们新年快
#元气过新年#拜年是北京城的传统习俗,是老北京人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但是,老北京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亲友的祝福、对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淡化。
新华网太原2月19日电(记者胡靖国 王菲菲 梁晓飞)“再也不用在过年送礼的问题上纠结了。”山西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说,过去每到春节前,“给谁送、送什么、怎么送”都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平时“卡脖子”的业务主管部门。送出的礼品,有土特产,也有贵重物品。
过了大年初一后,初二带上媳妇孩子就出发了,一路上由于有冰雪,走到非常慢,好不容易到了舅舅家的村里,傻眼了,明明记得舅舅家就在那里,可死活找不到门了,可是我记得舅舅家没有院墙,院子是敞开的,可是眼前的情况是有一个有院子有门的庭院,我也不敢确定这就是舅舅家,因此那一块转悠找没有院墙的舅舅家,由于多年没去过了,也不好意思问别人,怕人家说你连舅舅家的门都找不到了,哪有你这样的外甥,所以就硬着头皮在那块找,找了好几圈没找到,直到表妹出门到垃圾才看见问我:“那不是我哥吗,你去哪里干嘛?”
001 年味儿咱们村,才进腊月头,心急的小娃儿们便忍不住了。早上起床,摸出炕沿下藏了许久,还有温度的分分钱,到隔壁拴喜娃家的小店里换几个鞭炮,便“乒”“乓”放上了。在大人们的笑骂声里,和淡淡的火药味里,年味儿便来了。吴家富,所以他们家的猪总是最早杀。
不好意思打电话拜年见了亲戚不知道说啥宁肯躺床上也不常主动联系朋友聚聚微信发文字从不嫌麻烦,很少发语音抢红包却很积极 ... ...过年了,才发现自己是个,社交废柴。过年是个少有的聚会团圆时机。一大波亲戚朋友闲了下来——抽空聚聚呗!
文|张玉魁题记年,总是属于孩子们的。大人们在年前筹划着买东西,年后不停地招待客人。除了忙碌以外,还愁钱。在困难时期更是这样。过年了,没钱买东西,愁。有点钱,过年花掉了,年后的日子怎么过?还是愁。我们那里有句俗话,好过的年,难过的关。这大概就是“年关”一词的来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