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脑海里就会呈现出一位仗剑独行的侠客,头仰长天,悲愤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源出韩愈《送董邵南序》开篇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中的“感慨”二字,后人改为“慷慨”。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曹魏、东吴还是蜀汉,都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此后各地纷乱并立,朝代频繁更迭,开始了中国长达三百多年的混乱时期:三国之后是前后延续的东西两晋,继而是纷乱并立的十六国和南北朝,直到隋朝大一统。
身为一个河北人,去年看到尔滨爆红,我觉得我的眼珠子更红。河北,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慷慨悲歌”是河北人的共性,这源自于抗日战争时期,河北人都快被打光了,十室九空。可以这么说,河北人里有小人,有坏人,但绝对没有汉奸。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出自于唐代韩愈的《送董邵南序》,后人将“感慨”改为“慷慨”,称“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便说燕赵(河北)一带多有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穿越时空的云烟,触摸历史的沧桑,从一首首唐诗中遥想另一个盛名彪炳千秋的古国雄风。
为国除奸 虽死不悔河北,古称燕赵,韩愈曾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从义无反顾刺秦王的义士荆轲,到“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赵客,这片土地上,走出过无数豪杰义士。在河北容城,人们最为敬佩的是有着“明朝第一谏臣”之称的杨继盛。他最为人称道的事迹,就是“死劾”当时权倾朝野的严嵩。
河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河北全境,都受到抗日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损失惨重,举步维艰。成安县城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这里爆发了惨烈的巷战,日军被击毙500多人。战斗中,一个名叫郭万魁的剃头匠,横刀闹市,大呼“老少爷们,杀鬼子去”。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古称“燕赵”,燕赵大地北控长城,南界黄河,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态,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古便是京畿重地。那么,河北为什么叫“燕赵”?古时的“燕赵之地”都包括哪些地方?
自古燕赵多奇士,壮士荆轲一曲易水悲歌,感动了世人两千多年,荆轲绝不是独有,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但要问到都有谁,很多人语塞。各位大神们,你们认为河北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物能担得起慷慨悲歌之士这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