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们古人在漫长岁月中不断与疾病斗争,通过医疗实践逐步摸索出来的医学理论体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经基本形成,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祖祖辈辈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印记。
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20余位行业领军人物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成果、重要进展、重大策略和重要举措进行研讨,交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做法经验体会,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19日电 (叶利民 杨政瑞)4月14日,“国医在线名医数字传承发展中心名医师徒资格认定考核暨授徒拜师大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全省59名传承弟子经过3年时间的远程临床跟诊、远程疑难病案讨论、专题讲座培训线上跟师学习,通过了考核答辩获得师徒资格认定,正式拜师。
当我们提到古代医学,脑海中浮现的是扁鹊、华佗的名字和针灸、草药的治疗方法,古代医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时代,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古代医学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鞠躬行拜师礼、宣读拜师帖、呈拜师帖、敬茶献花、导师回帖……5月1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建院60周年系列活动——第一届“师带徒”拜师仪式。拜师现场,67位传承人向28位指导老师行拜师礼。指导老师包括国医大师周岱翰及多位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等,大咖名医荟萃。
中医植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其天人感应的自然观,辩证的思维方式涵盖了五千年广大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从时间、空间的整体观念把握着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还吸纳了气、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学说,更好地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这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倩递拜师帖、行拜师礼、奉茶献花,老师回帖、赠中医书籍和葫芦……古朴庄重的拜师仪式,是中医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最好见证。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活态传承的独特方式,俗称“师带徒”的师承教育模式,正源源不断地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输送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