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临这次活动的嘉宾有:瓮安县政协原主席、县苗学会顾问梁隆平,瓮安县人大原副主任、县苗学会会长张永祥,瓮安县工商联四级调研员,县苗学会副会长潘金洪,瓮安县苗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宋泽贵等14位嘉宾,黄平苗歌传承协会会长杨华一行30人,雷山苗歌协会副会长蒋云峰一行20人,开怀村民以及周边客人共500多人参加了活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一座有着一千两百多户人家、将近六千人的大型苗寨。(姚晶权 摄)西江千户苗寨共建有7座风雨桥,风雨桥是苗寨的一种特色建筑,可供遮风挡雨,是苗族人交流、休息、娱乐的场所。
央广网黔东南11月22日消息(记者任振国 实习记者李寅艺)取圣火、鸣铁炮、诵祭词、宰祭牛……11月21日上午,“探秘蚩尤后裔 畅游云上丹寨”2024年丹寨“祭尤节”民俗文化系列活动——祭尤大典在贵州省丹寨县扬颂村举行。
作者自驾探访当地的原始村寨,用一个月时间,记录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接下来,就随我们一同前往黔东南,领略白领苗寨的丹寨蜡染工艺,与锦鸡苗族捉稻田鱼、跳锦鸡舞,在侗族婚宴上听一曲侗族民歌…
加牙苗寨,苗族同胞在吹芦笙、跳芦笙舞。加牙苗寨,苗族同胞在吹芦笙。加牙苗寨,苗族同胞在吹芦笙、跳芦笙舞、拉牛璇塘。当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镇加牙苗寨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的第二天,苗族同胞开展吹芦笙、跳芦笙舞、拉牛旋塘等活动,祭祀祖先,祈求平安。
苗族百鸟衣,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刺绣而成,其色彩艳丽、图案奇特、工艺精湛、款式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苗族百鸟衣艺术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跳起芦笙舞。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
近段时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苗族同胞们正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活动庆祝苗年和鼓藏节的到来。苗族文化跨越千年,不管是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的苗族盛装,还是千锤百炼锻造出的银饰,亦或是节日里的“灵魂乐器”芦笙,无不体现着苗族同胞的智慧和对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