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拿心眼说人论事。说心眼小,是说心胸狭小;说缺心眼,是说人木头一块,缺反应,不灵活;说心眼多、心眼活,是说人聪明,心思通透活络;说心眼好、心眼正,是说人心正,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那么,在中华文化中,这个“心眼”是个什么东西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青报记者统计发现,自5月1日以来,豆瓣“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共发帖665条,总回应过万;平均每天发布11.4条求助帖,平均每条有16个回应。 从内容来看,不知如何回复“朋友”“亲戚长辈”“同学”的求助帖最多,占比超过35%。
“下班时间到了,你拿起包准备走,还在加班的同事故意说:‘这么早就走呀?’。这时领导刚好经过”等,评论区各显神通,给出五花八门的回答,同台竞技比较谁的心眼子更多一些,围观者则悄悄学习应对话术,锻炼自己的心眼子。
首先,“心眼”一词它是“比喻人心里所思考的,与自己的想法是相同的”。那么,就由“心眼”引出“死心眼、缺心眼、多心眼和少心眼”了。下面就分别聊聊吧!“死心眼”表示老筋不够灵活,常常还是一根筋,同时遇到什么事都不会变通,往往是一条道跑到黑,同时也不愿听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