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发展180年,到现在并不缺乏为相声呕心沥血的人物,在北京城就这样一位传统相声的坚守者。也许他的名字并不为全部的国人所知晓,也没有像如今流量演员那样的影响力,但是对相声的理解却是深沉而独到的。以前也听过刘洪沂老师的作品,对老爷子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和思考。
大家对姜昆的看法褒贬不一,主要观点如下: 正面评价 - 艺术成就高:姜昆有众多经典作品,如《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他的相声善于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以幽默调侃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既娱乐了观众,也引发了深思。
说起公式相声,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给予好评。两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生,成为了一个相声演员倒有点浪费社会资源的闲隙。考取了博士学位再来说相声,要是在古时能被骂死。大众熟悉了解博士夫妻,还是在《相声有新人》的选秀节目之上,李宏烨自己透漏,靠这个公式,能准确的计算观众笑的时间和笑的次数。
不知从何时起,姜昆先生就成为了打压排挤的一个代名词。靠溜须拍马成为曲协的领导,倒是成为了一种错误的共识,这完全是大众的误读和贬低。也许这些人永远不知道姜昆曾经有多火爆,也不愿知道姜昆在侯宝林先生的影响下,走向了理论传承的方向上,更不愿意去知道曲艺界对姜昆作何评价。
我小时候是经常能听到广播电台播送《华山群英》的,当时就感觉这段相声有些特别。按理说它是歌颂抗险救人的那些英雄们的,但它同时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后进青年在旁边“搅和”,观众的笑声主要来自这个后进青年的言行。
最近,一位知名媒体人接连发了不少访谈类的文章,受访的都是相声名家。他们大多居住在京津两地,有些已年过八旬。这样的访谈有点口述历史的意味,很有意义。相声人说相声圈内的事,难免会说到德云社和郭德纲,许多相声名家都刻意回避。不过,也有人直言不讳,不怕得罪人,言词最犀利的当数刘洪沂。
2015年3月笑林老师去世,年纪还不到60岁。当时《京华时报》约我写了一篇小文章,文章标题是《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观众熟悉的“笑林广播电台”,从那时起永远停止了播音。笑林老师长期的搭档李国盛老师,是他相声艺术道路上的关键人物,作为富有经验的前辈给过他很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