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贞观之治》有一个桥段,唐高祖李渊下诏,放弃都城长安,下诏迁都湖北。此事典出《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原文是:“上以为然,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逾南山至樊、邓,行可居之地,将徙都之。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裴寂皆赞成其策。”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七月,突厥大军南下,唐朝北部多个重镇都遭到了攻击。对于当时立足未稳的唐王朝来说,突厥来侵算是家常便饭,大多数情况下,突厥人劫掠一番就会带着战利品主动撤军,所以无需大动干戈前去迎战。然而这次却有点不一样。
始毕可汗去世后,眼瞅着突厥南侵的野心愈发膨胀,李渊把脚一跺,打不过咱就躲,迁都!换成大白话,大家觉得,突厥老来骚扰关中,无非是关中过于富庶繁华,但要是咱们一把火把这些都烧了,突厥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啥都捞不着了吗?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贴文,题目是《历史教训:中夏大地的主人只能是中华民族,绝不能让藩人喧宾夺主》。这篇贴文讲了唐玄宗重用粟特人安禄山和史思明,导致安史之乱的典故。有网友看了我的帖子,回帖问我:“中夏大地在哪里?”中夏是中国的别称,最早的时候专门指洛阳地区,后来泛指中国。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纷纷扰扰,起起落落,荣辱兴废。为帝王者,时时标榜自己是“皇权天授”,鼓吹自己顺应天意,自称“天子”。秦始皇为稳固王朝统治,釜底抽薪,修长城,“销锋镝”、“焚书坑儒”,历二世而亡。
武德七年,突厥联合吐谷浑大举南侵,除了劫掠外突厥怕中原统一后自己失去“太上皇”的地位,因此多年来屡屡南下打断中原统一进程,为何前几次李渊没有动过迁都念头,偏偏于国家基本统一之后才动,难道真怕突厥人吗,还是另有其它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