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泉州古城坐拥世遗泉州核心区,拥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能级,世界遗产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鳞次栉比、熠熠生辉。在这样一块“宝地”里,有哪些地点牵领着独特的过年民俗呢?市民在泉州古城一家年货店中采购。人民网 黄东仪摄泉州古城西街,日近黄昏,游客络绎不绝。
2024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今年的主题为“畅游中国,幸福生活”泉州古城西街人气旺盛(张九强 摄)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泉州接待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2.51%游客旅游总消费同比增长146.
泉州的街巷众多,像一条毛细血管,串联起古城的过去与未来。在纵横密布的老巷,烟火气与原生态并存,厚重的历史散落在市井生活中。巷多,巷名的由来也颇为有趣。豆生巷、米粉巷、米仓巷、帽巷、打铁巷、打锡街......
在历史悠久的泉州,几乎每个县区至少都有一条“老街”,比如鲤城区的西街、中山路,永春县的五里古街,德化县的上涌杏仁街等。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也有一条后港老街,那里风景秀美、人文底蕴深厚,因其独特的闽南贸易建筑群和悠久的海上交通史,被誉为泉州版“清明上河图”。
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桥南古街宛如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丰富文化记忆的活态典籍,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近年来,洛江区秉持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全力投入到桥南古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让这条古街重新焕发出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
今日新华网客户端发布报道《文化中国行丨泉州中山路:融合多元文化 守护烟火生活》海报设计:潘红宇“大上海理发厅”“罗克照相馆”……这些“古早”的招牌,在福建泉州的中山路上随处可见。踩着古老的石板路,邂逅明艳的“胭脂砖”,穿行在骑楼古厝间,仿佛不经意就能触碰到历史。
泉州的五一旅游数据出炉了!据泉州发布微信公众号介绍: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58.21万人次,同比增长82.51%;游客旅游总花费50.6亿元,同比增长146.83%,省外游客占比64.26%。接待游客总数量、增速及旅游花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其中,西街接待游客4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本报今起开设《文化中国行》专栏,首先推出“探访古建筑老街区”系列报道,通过采访我省各地代表性古建筑、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报道其在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塑造城市风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反映各地古建筑老街区在保护发展中重现新活力。
泉州,做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贸易海港,依海而建,中国的茶叶,民间的瓷器,都是从这里流入西方,在古城里,房子有浓郁的闽南风格的雕花红砖及花格,却有着伊斯兰风格的窗口,房子最上方还有裸体女子的浮雕,古城的四方街上,800年前的开元寺,有中国最早的石塔,有基督教堂,有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堂,见证了中国与波斯通商的历史,还有关帝庙,文庙及妈祖庙,所有的宗教,佛教,道教,儒家,妈祖,基督,伊斯兰等等,都在这里汇集融合,生根!
【开栏语】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半城烟火半城仙五一假期可不能错过“世遗之城”泉州《现代闽生活72式》邀您一起逛逛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图源:泉州通地处世遗之城泉州核心区,鲤城区仿若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自然而然收获了大批文化拥趸。
国庆长假第五天,泉州节日氛围依旧浓厚,特别是在红旗飘飘的特色商业街区上。特色商业街区成舞台,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全市数十个特色商业街区以其丰富多彩的文艺促销等超百场活动,不仅引来数以十万计的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同样也成为居家市民不出远门就能乐享节日盛宴的目的地。
鲤好,这里是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众神人间办事处。东西塔下,千年古街。三步一寺,七步一庙。红砖大厝,古街小巷。图源:视觉中国千年古韵,泉州文化璀璨夺目泉州,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港口之一,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而独特。
泉州网5月6日讯 (融媒体记者张素萍 通讯员李淑媚)数据赋能,为旅行增添趣味。近日,泉州古城免费语音导览正式上线,助力假日期间市民游客轻松享受泉州古城CityWalk。“这个简直是语音导游,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知道景点、小巷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