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衡阳,似乎总和大雁有关,从李白的“举头忽见衡阳雁”到杜甫的“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从秦观的“衡阳犹有雁传书”到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年复一年大雁的往来停留,使得这座城市也被称为“雁城”。
当我走进这座城市却又被它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因为,在1944年残酷的衡阳保卫战中,中国军人历经47天的激战终于取得了至抗战以来,作战时最长,双方伤亡人数最多,激战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保卫战,也是唯一一次日军伤亡人数过了我军的战例。
位于湖南衡阳的陆家新屋,是一座建于光绪七年的清代古建筑,它的兴建者为清朝提督陆成祖,他曾加入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作战中屡立战功,被曾国藩保举为记名提督,后来又出任襄河水师健捷左营,统领陆军成胜左、右两营等职,还被朝廷授予了振威将军衔,后来回到湖南老家后兴建了这座陆家新屋。
自从十年前开始参与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关注国军正面战场抗战历史以来,我一直认为:大至国家民族,小至黎民百姓,能享受现在安逸祥和的生活,那是拜七十多年前那场全民抗战胜利所赐,365万忠勇将士的牺牲,才使中华民族与亡国灭族之灾擦肩而过。
红网时刻衡阳12月23日讯为持续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12月23日上午,衡东县机关事务和接待中心全体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走进衡阳党史馆和保卫战纪念馆,从百年党史深刻感悟精神伟力和信仰力量,激活湖湘儿女红色基因,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景区内主要建筑系清代记名提督、振威将军陆成祖于光绪七年建造,距今已有125年历史。它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古建筑群,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640平方米,房屋为砖木结构,祖屋石木构件及山墙墀头、檐下、窗额等分别施雕刻、彩绘、堆塑,内容有“丹凤朝阳”、“玉兔望月”、“福禄寿喜”、“博古八宝”及珍禽瑞兽、人物花卉、如意云纹等祥瑞图案。
为培育战斗精神,激发敢打必胜的战斗锐气,近日,衡阳县人武部组织全体基干民兵进行“重走抗战路,再闻硝烟味”的练兵备战活动,通过亲身重游石鼓七孔桥和衡阳抗战纪念馆,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感受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壮举,在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滋养,在接续奋斗中强化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