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阆中1月18日电 (贺劭清 王爵 何浠)“春节老人”送福、舞龙舞狮、皮影说唱……18日,农历腊月初八,春节发源地四川阆中锣鼓喧天,万人同品腊八粥,开启“阆中古城过大年”暨2024落下闳春节文化活动序幕,共同迎接龙年新春“倒计时”。
阆中锦屏山落下闳雕塑。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洪源 摄阆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阆中市委宣传部供图●邹安音今天,每一个阆中人过春节,总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西汉杰出的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翻阅史籍,关于落下闳,仅寥寥数字。史学家陈寿的《益部耆旧传》曰:“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人也。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月27日,蛇年春节除夕前一天,阳光正好,四川阆中桥楼乡落阳村,炊烟袅袅,年夜饭的香味在村里慢慢散开,13岁的王臻正在背诵当地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歌》。
岁寒节尾,年关将近,春节快到了。春节,像一根维系了中华民族精神和血脉的纽带。追根溯源,“春节”之名诞生不过一百余年,但春节这个节日,在我国却流传了数千年,只不过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各个朝代过节的时间也不统一。
南充新闻网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柴梓嫣 实习生 何宇恒)日前,记者获悉,新华文轩南充书城举行了“文轩大讲堂”活动。该活动邀请了《落下闳与华夏春节之谜》作者张万福,为广大读者解读春节文化起源。据了解,张万福研究成果丰富,曾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等期刊发表。
1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阆中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阆中作为“春节发源地”,今年的“阆中古城过大年”暨2024落下闳春节文化活动,以“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为主题,将于1月18日(腊月初八)开幕,持续至2月25日(正月十六),旨在推动落下闳与春节文化的传承
春节作为内涵深厚、内容丰富参者众多、影响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在2024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与春节有关的历史古迹也值得我们更好地加以研究保护和利用传承核定农历春节: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位于江苏南京紫金山上,与农历春节有何关系?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刘叶 北京摄影报道 实习生 唐思澄“春节,在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时,人们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迎接新年,祈求好运,庆祝家庭团聚,促进社区和谐。这种庆祝的过程被称为‘过年’。
原标题:文明的坐标丨“春节之城”四川阆中春节,来自中国人对于日月星辰和四时物候的感知。西汉时期,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研究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恒定了“以孟春正月为一元之始(即春节)”的日历制度,由此开启了华夏文明——“春节”。
来源:【天府融媒】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这一重大喜讯,迅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加之临近年底,更激发出大家对于过年的种种讨论。过年你想去哪里?我想去阆中。浩荡的嘉陵江从北向南流,进入南充,润泽滋养的第一座城市便是阆中。山环水绕的阆中古城。
来源:【天府融媒】中国春节,申遗成功!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又多了一个响亮的中国符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一根无形的线,总能牵引亿万中国人朝着一个叫“家”的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