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王军利 实习生 孔令文 王诗瑶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和工作后,王梅穿传统汉服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到朋友家做客会穿,到餐厅吃饭会穿,赶上中国的传统节日会穿,和“同袍”出去旅行、逛博物馆也会穿。
夏建军近年来,“国潮”文化持续流行,中国传统文化与东方美学不断“出圈”,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各地方卫视的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即可见一斑。其中的中国传统服饰,更是养眼养心,尽显国风古韵与文化内涵。中国,古称“华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 提高品质,稳定发展根基;□ 培养人才,提升设计实力;□ 技术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强链固链,优化产业生态。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汉服“流量”再一次转化为文旅“留量”。今年以来,从“拜年服”到“踏青服”,再到中式毕业服,国风服饰不断升温,已成为年轻人仪式感穿搭的首选。
将汉字、印章、山水花鸟印在T恤上,正在受到潮男潮女力挺;旗袍、汉服、马面裙,在青年群体中迅速走红;刺绣、盘扣、对襟等元素,融入不少年轻人的日常穿搭……“国风穿搭”“新中式”等概念,在青年群体中迅速风靡。
11月的中华艺术宫,一场“何以敦煌”大展正在举行。纷至沓来的观众中,三五成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分外引人注目,梳着双环髻、身着汉服盛装的高个女生徐悦尔是其中之一。身为一名“90后”,徐悦尔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对汉服的喜爱可以追溯到15年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传统服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气韵。从博物馆里的展陈,到舞台艺术的呈现,再到当代生活的融合……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并热爱传统服饰,赋予传统服饰旺盛的生命力,丰富拓展国风国潮的当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