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软件工具,帮助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更有效地分析动物行为。科学家出于各种原因需要测量动物的行为,从了解特定药物可能影响生物体的所有方式,到绘制大脑电路如何通信以产生特定行为。
陈根在丁克日兴的当下社会,新宠阿猫阿狗逐渐成为了新式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但是,你却听不懂宝贝们的语言,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如今,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生代的AI能实现我们与动物之间的交流吗?Maybe!语言并非人类的专属何为“语言”?有些人认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0月30日文章,原题:我们真的准备好通过人工智能与动物进行真正的交流了吗?当被我领养的小猫爬到我的腿上,急切地朝我叫时,我常常希望自己能知道它脑子里在想什么。这听起来像故事书里的情节,但与动物交流比我们想象的更靠近现实。
参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据美国《发现》杂志网站6月17日报道,在海洋,白鲸彼此交流时,某些发声信号会揭示它们的社会结构。在陆地,猫鼬面对捕食者接近时,它们会根据距离和危险程度,使用一套复杂的报警声。在空中,鸟类也会向鸟群中的其他鸟传达危险以及交配状态等信号。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5月23日报道,走在前沿的科学家已经在猫和狗身上开发出了解它们想法和感受的方法和系统。了解动物的感受,是所有动物保护人和与它们共同生活的人一直想要的,因为一般来说,解读动物的姿态所依据的更多是个人印象而不是证据。
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焦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领域都在探索如何向AI借力。在日前举行的一场生成式AI产业应用峰会上,“全球首个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及智慧管理系统正式亮相。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马德里10月6日电(记者谢宇智)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日前为园中的两只大熊猫“金喜”和“茱萸”配备了一名特别助手——名为“伊雷尼娅”的人工智能保育员。5月30日,大熊猫“茱萸”在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吃竹子。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英国《卫报》13日报道称,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博物馆在15日开幕的展览中,将使用人工智能(AI)让十多件动物展品“开口说话”。这些展品包括渡渡鸟、美洲大蠊、小熊猫标本和长须鲸骨架等。参观者可以使用手机与动物标本们进行语音或文字交流。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巴西,每年有大量野生动物在路上被车撞死。据法新社23日报道,圣保罗大学一名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提出:利用人工智能(AI)识别野生动物并向司机发出提示。巴西拉夫拉斯联邦大学下属巴西道路生态中心(CBEE)数据显示,巴西每年约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