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有人烫伤,所以家中有娃,一定要看好,以免发生意外。当烫伤的危险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迅速自救呢?烫伤分为一度、二度、三度。一度烫伤,皮肤轻度发红,有灼烧感的疼痛,没有破皮,没有水泡,要赶紧用水冲或者泡在凉水里至少15分钟,防止起水泡、止疼。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吃一碗香甜软糯的元宵或是汤圆,算是为喜庆热闹的春节画上圆满的句号。春节假期以来,总会有患者因为食用过热的食物(比如汤圆、元宵、饺子馅的热汤)被烫伤;食用过于硬脆的食物(比如炸糕、排叉儿、坚果等)被划伤或者进食太快造成咬伤,导致口内起个血疱。发生了血疱应该怎么办?
央广网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顾炀威 王纪民)日常生活中开水、热油、烧热的金属或高温蒸气等都有可能烫伤我们的皮肤。烫伤后,不少人会使用一些“偏方”来进行治疗修复,比如涂抹牙膏、酱油、白酒、蜂蜜、盐等,或冰敷、戳破水泡等,那么这些“偏方”有用吗?
半个月前,57岁的熊阿姨在家做饭时,一滴热油溅到右手手背上,烫出一个花生米大小的小水泡。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创伤中心,接诊医生检查发现,熊阿姨右手手背严重溃烂,上面已出现鸡蛋大小皮肤软组织发黑坏死,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整个手背可能被烂穿,一旦形成坏疽如不及时治疗,严重的需要截肢甚至会危及生命。
极目新闻记者 伊蔚 王晨曦通讯员 贝兰 刘望绘图 刘阳随着寒潮来袭,武汉气温骤降,许多市民拿出了暖宝宝、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用品来御寒。武汉一女子贴着暖宝宝睡觉,没想到腿上被烫出水泡。12月20日,武汉多位专家提醒,取暖装备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皮肤杀手”。
闽南网12月26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女子腰痛,使用艾灸熏腰,不想竟被烫伤。近期泉州天气寒冷,手脚冰冻,许多人用上了各种“取暖神器”,比如热水袋、暖宝宝、电暖器,甚至还有艾灸盒等。但是人们往往在抵御寒冷的时候,忽略了低温烫伤。
夏天是儿童烧烫伤高发季,时常会因不小心被烫伤或被烧伤惊慌失措,慌乱的往医院跑或急忙在创面上涂酱油、牙膏,很多家长缺乏烧烫伤知识,甚至会自行处理那些看上去不是十分严重的烧烫伤。如处理不当,反而导致伤情加重,甚至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