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潼南区城区不远的杨家嘴有一座占地11.4亩的陵园,就是前国家主席的杨尚坤的陵园,杨尚昆陵园不远处便是共产党的烈士杨闇公的陵园,也是杨尚昆的四哥。杨淮清教育的所有孩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包含培养出了杨昆山国家主席、杨白冰上将。
55年授衔,我军共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又分别在56年与58年各授予一人,前后共有57人。这57位将领,便是我们熟悉的开国上将。而在开国上将里,“三杨”可以说是人皆尽知,他们分别是杨得志将军、杨成武将军以及杨勇将军。三位将军,皆有赫赫之功,他们真正是优秀了一辈子。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在怀孕的时候,曾梦见天帝对周武王说:我命令你生一个儿子,你给他取名字叫虞,我会把唐地给他。后来邑姜果然生了一个男孩,而且孩子的手心还写了一个“虞”字,于是就给孩子起名为虞。由于虞是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因此他被称为“叔虞”。这个故事《左传》、《史记》均有记载。
“三杨开泰”指的是1955年开国将帅中三位杨姓上将,在战争年代他们三人有许多共性。红军时期,杨得志在井冈山参加红军、杨成武在闽西加入队伍、杨勇早年加入红5军,所以这三人参加的红军队伍各不相同,杨得志是最早加入红1军团的队伍,其次是杨成武,杨勇一直在彭总领导的红3军团任职,到达陕北后才合并加入了1军团。
近日,得先父挚交好友杨庆连赠一书,书名《仙游县杨氏简志》,编纂于二〇一九年九月。从入闽时间看,杨细秀确是最早入闽的一支杨姓人,但他只是入闽第一人,并不是入仙第一人,即使有部分后裔后迁徙仙游,也是明朝后之间,如慈孝里高塘尾房,号龙溪衍派,是明嘉靖末年先迁枫亭桥头,后于明万历年间又迁徙到慈孝里高塘尾的杨细秀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