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年味大集和特色演出应有尽有,满满的国风味儿!”春节假期,人气超燃的青岛市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人流如织,中式风格的竹篓扁担、祈福灯笼、精巧挂饰……随手一拍就是国风大片。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刘姮通讯员刘笑言黄岚图/崔冬妮龙年新春,市北区抢抓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契机,举办2024年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带动大鲍岛、台东、CBD、新都心、浮山后等多个商圈,推出商贸优惠活动和民俗文化活动,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客流量显著攀升青岛历史城区“花式”揽客“青岛”二字,写在墙面上,此处便成了拍照打卡地;印在包装上,手中便多了一样合影的道具;刻在印章上,便成了游客留住回忆的一种方式……对于一座旅游城市而言,“青岛”二字既是品牌,也代表着流量和旅行的美好记忆。
新历史街区亮相:延续烟火气,留住老街坊无棣路、信号山历史街区更新注重在地性、社区性,通过“保留原住民”、平衡改造区和居民区等方式,助推“商居互融”无棣路、信号山历史街区更新进度无棣路历史街区:●样板段完成施工,波螺油子广场已现雏形,波螺油子游园节下周开启●占地达3900平方米的建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北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北城投)了解到,市北区历史文化街区2024年第三批核心区内建筑修缮更新项目已完成公示,计划于明年3月启动修缮,范围包括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和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
10月2日,青岛市市北区的主要街道和广场处处可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将节日的氛围装点得格外浓厚。 在台东步行街、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一面面醒目的国旗,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到处人山人海,青岛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拍照打卡,品尝美食,品鉴海滨风情。
国际友人漫步在青岛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街头。王宇轩 摄青岛当地特色小吃“糖球”引国际友人好评。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拍照合影留念。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参观青岛特色建筑“里院”。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体验旗袍服饰。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身着中式服装拍照留念。
青岛素来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为人文特色,尤其是位于历史文化街区里的百年建筑,更是城市建筑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市北区加快以城市更新带动产业复兴,特别重视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修缮工作,既保留了青岛红瓦绿树的风情,又融入了百年历史文化体验,让老建筑变得更加生动、温情。
历史城区是青岛的根与魂,在城市更新的推进下,老里院愈发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访市北老城区了解到,目前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大鲍岛)整体招商率超80%,今年1月至11月客流量达1662万人次,较往年同期有了显著增长。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曹现梅 实习生 于悦 通讯员王晨瑜(署名除外)铺着马牙石的“波螺油子”是老青岛人熟悉而亲切的城市记忆。眼下,在市北区,以“波螺油子·十二阶”为核心的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正在如火如荼的修缮中。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伴随着爆竹声声,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个春节,青岛可谓年味十足、火爆出圈,让当地居民盛赞的同时,也成为周边城市游客的春节打卡地。从汇泉广场观新春头彩花灯会,到银装素裹的崂山祈福敲钟,再到老城区的灯火辉煌人潮涌动,整个青岛沉浸在新春欢乐的氛围。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姮 通讯员 焦曼青 孙源台东步行街是青岛的窗口和名片之一。作为青岛商业起源地,台东步行街见证着城市的过往与变迁。近两年,街区作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实施了一系列大手笔的提档升级,从街容到业态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业态焕新客流攀高,历史城区叫响“最青岛”去年上街里客流量突破7083万人次,大鲍岛客流量突破1765万人次,两大街区增加业态100余家、消费场景4.6万平方米“数说”2024青岛历史城区2024年,上街里街区客流量单日峰值达44.5万人次;大鲍岛街区客流量单日峰值达16万人次。
春天的气息在老城愈发浓厚。近期,大鲍岛第二届城市文化艺术节启动,街头艺术家表演、小精灵巡游、青年音乐节、随机舞蹈、萌宠展示轮番在老城上演。除品牌化、常态化的文旅活动外,业态依然是街区长红的关键。海誓山盟广场、中山路舞台每天上演激情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