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四,黔东南州剑河县太拥镇寨甩村寨甩自然寨芦笙阵阵,飞歌悠扬。当日上午10时许,居住着百余农户的寨甩自然寨,迎来了百余名回娘家拜年的姑妈。姑妈团队中,有的挑熟糯米、鲤鱼;有的担鸡、担鸭、担水果;有的挑米酒和红鸭蛋等等。
1月31日,在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东南村,外嫁的苗族“姑妈”带着她们的丈夫,一起挑着各种礼品回娘家过年。当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东南村,150余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妇女带着她们的丈夫,一起挑着鸡鸭鱼猪、糖果、酒等,集体回娘家过大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最近一段时间,脱贫攻坚战线捷报频传。四川、宁夏、广西、甘肃等省份密集宣布贫困县“清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接近完成。贵州省雷山县鸡鸠村正载歌载舞,共过苗年。贵州省的雷山县被称为“苗族文化中心”。
1月30日,大年初二,断桥镇坝陵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姑妈回娘家”春节大联欢活动,吸引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参与。活动当天,断桥镇坝陵村张灯结彩、彩旗飘扬,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联欢活动在精彩的文艺表演中拉开帷幕。
2025年1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新塘村铁坨寨的100余名苗族姑妈,身着绚丽多彩的传统服饰,携同丈夫、孩子,并带着丰盛的礼物,浩浩荡荡地集体回娘家。她们与亲人欢聚一堂,共同跳起欢快的芦笙舞,享用温馨的团圆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喜迎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
2月13日,大年初四,锦屏县铜鼓镇嫩寨村迎来了外嫁的200多名姑妈们回娘家庆新春。当天一早,精心打扮的姑妈们携爱人和子女,带着各式礼品,组成整齐的队伍,从嫩寨村装饰一新的路上走来,村里的亲人们也早已准备好,迎接着姑妈们的到来。
今年来,黄平县聚焦乡风文明建设,各村结合实际开展了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坚持扬新风、树家风、促和谐,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生活日常,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最美家庭的推动者,做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助推者。
我的奶奶向来不是低调的人,在姑姑们回娘家时,大门敞开,在院子里抓鸡,现宰现杀,鸡飞狗跳的热闹劲加上一院子十几个人嘻嘻哈哈,经过大门前的乡亲,都会停下来眼巴巴的看上几眼,谄媚的打个招呼,夸赞几句,奶奶极其受用。
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随妻子回娘家的男子。在贵州的苗族同胞苗年、鼓藏节等重大节日有一个“姑妈回娘家”的盛大活动,节日开始后的数天内,各村寨嫁出去的姑妈们约定好一个时间,统一回娘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兄弟及家人。
“年初二,穿新衣,回娘家,心欢喜”。正月初二,我国民间有“回娘家”的传统习俗。出嫁的女儿们携夫带子回娘家拜年,全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美美团聚在一起,乐享美好“年味”。2月1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姑妈们挑着礼品回娘家。
11月17日,正值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镇干角苗寨鼓藏节的倒数第二天,该苗寨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姑妈回娘家”活动。当日,干角苗寨内洋溢着喜庆与欢乐的氛围,来自各地的姑妈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与祝福,身着传统苗族服饰,浩浩荡荡地回到娘家,与亲人共度鼓藏节。
1月24日,民间艺人在黔西市文峰街道融美生态城非遗文化节上进行火壶表演。范晖 摄春节将至,贵州各大地被浓浓的年味浸染。从山间村落到城市广场处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各族群众用欢声笑语迎接即将到来的蛇年新春。在黔西市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迎新春、送健康”义诊活动温暖群众。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嫁到苗寨的妇女会在村寨门口摆下十二道霸气十足的“拦门酒”,以此欢迎出嫁外地的本寨妇女回娘家过年。掌坳苗寨外嫁的“姑妈”们抬着礼物,相约从外地聚集在一起,再“浩浩荡荡”地回娘家过苗年。
公婆都八十多岁了,我和老公平时都非常忙,他在单位上班,我是开店做生意的,一直要到年三十下午才能关门。原来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总是邀请她们回娘家过年,她们也习惯了,但是有一次把我搞毛了。年三十那天,我忙完生意,贴对联,打扫卫生之后,肚子已经咕噜噜叫了。
我和大姑姐在一座城市,婆婆在另一座城市。18年我结婚,19年过年时大姑姐决定全家回娘家过年,这事谁都没和我说,还是我老公告诉我的。这是她结婚以来第一次回娘家过年,今年又是全家回娘家过年,还是只有我老公告诉我的。我不是差钱什么的,也不是不想让他们回去,那是人家的闺女,都想。
这边有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我们是新婚的年轻夫妻,有个孩子,初二回自己娘家还是跟随婆婆伺候回娘家的姑姑们?老公想让我跟随他们家接待姑姑,说跟姑姑一年也见不了几次,(我跟父母见面一月一次吧)应该先见姑姑,也让姑姑看看孩子(不满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