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AI大模型的浪潮,被视为AI最佳载体的人形机器人赛道现在越来越火热。原本仅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现在开始加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近期,花旗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
每经记者:蔡鼎 每经编辑:高涵从小众到大众,人形机器人的前景预期不断提升。此前,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封面文章,汇集并筛选了200项“2024年最佳发明”,其中,人形机器人登上封面,被称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实习生 徐诗妍 上海报道图为吉野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 作者:陶力如何能在年近八旬高龄,仍然奋斗在科研一线?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吉野彰给出的答案是保持热情和无尽的好奇心。
最近,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社交账号更新了一段视频。这次的主题是:“每天散步有助于清空你的情绪”。画面中,夕阳的余晖洒在Optimus的金属外壳上,它凭借双臂的摆动,轻松攀爬一个陡峭的山坡。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在下坡时还能以小跑的方式优雅地完成动作。
继飞行汽车之后,具身智能又成了车企们的“新宠”。近日,有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已经成立具身智能相关实验室,专供具身智能方向,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储备。比亚迪也已经开始为此招兵买马。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2月5日消息,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出现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据雅虎财经报道,近日,花旗全球洞察的分析师Rob Garlick和Wenyan Fei分享了他们对未来25年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展的深入研究成果。
OpenAI要自己造人形机器人了?12月25日,有知情人士对媒体称,人工智能巨头OpenAI正考虑打造自己的人形机器人。OpenAI对于人形机器人其实并不陌生,此前还专门设有为机器人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部门,但此后在2021年悄然关闭。关闭前,该部门也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
参考消息网12月22日报道彭博新闻社网站12月19日刊登题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即将到来,它们将是亚洲制造的》的文章,作者是凯瑟琳·托尔贝克。文章摘编如下:过去一年,我注意到,当亚洲科技领袖审视人工智能的未来时,出现了一个压倒性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莫荞菲行走、跳跃、奔跑不在话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进得了工厂分拣物品、搬运重物,也能洗衣做饭扫地插花……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够与人类语音对话,其各项能力都在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是一类具有人类外形、模仿人类功能和智能的机器人。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刘晓一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入局,搅动人形机器人的“热血江湖”。11月6日,小鹏汽车发布全新AI人形机器人Iron。该机器人搭载多块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已在小鹏广州工厂进行小鹏P7+车型生产实训,未来将聚焦在工厂和门店等场景。
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特斯拉、广汽集团、小鹏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车企已经布局机器人这一新蓝海。机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达6.48亿台。资料图片。
央广网上海5月24日消息(记者冯丽)当前,以“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正在各地火热推进。人工智能(AI)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如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特点?
1月7日,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平方”)宣布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融资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达晨财智与敦鸿资产联合领投,基石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智平方在核心技术迭代和商业化拓展上的步伐,巩固已有客户项目的成果。
2025年伊始,具身智能赛道继续得到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1月22日,具身智能创业公司维他动力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由地平线、高瓴资本领投,元璟资本、柏睿资本(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出资创办的投资机构)、百度风投和初心资本跟投。